三种不同的人生 经文:创11:27-32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经文:创11:27-32;12:1-3;13:1-13

人生路漫漫!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然而,世事难料,人生的道路却常常是坎坷崎岖、凹凸不平。回首往事,辛酸、苦痛比比皆是,正如摩西所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他拉、亚伯拉罕、罗得祖孙三代,虽出自同一个族系、同一个家庭,但却有着不同的人生,而他们三人的不同经历正是世人三种不同人生的缩影。

一、他拉——重蹈覆辙的人生

“他拉带着他儿子亚伯兰和他孙子哈兰的儿子罗得,并他儿妇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们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创11:31-32)

从经文中可以看出,这个家庭迁移是在他拉的带领下出离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进发。然而,他拉却死在了哈兰,我们也许会为他拉感到遗憾,有一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觉。其实不然,我们来看几个年龄,在11章25节中记载,“他拉活到七十岁,生了亚伯兰、拿鹤、哈兰。”在12章4节中记载,“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将这两个年龄加起来就是当年他拉的年龄,就是145岁。但是,圣经中告诉我们:“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创11:32)也就是说,当亚伯拉罕和罗得离开哈兰之后,他拉并没有死,并且还活了60年。由此可知,他拉的迁移计划在他走到哈兰时就夭折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的呢?

考古学家在1854年掘出了“吾珥”城,此城在亚伯兰时代已有颇高文明,物质生活也很发达,人民拜月神,他拉在此城中曾侍奉当地的神祗(书24:2),而哈兰和吾珥一样,人民也拜月神。想必他拉又在哈兰重操旧业了。

芸芸众生中不知有多少人曾经厌恶过自己的罪恶,希望能够脱离罪的捆绑与辖制,立志要洗心革面、悬崖勒马、重新做人,有这样的心志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我们也常听到有人因为偶然间与从前的生活发生碰撞,而放弃了自己的异象,重浸在罪恶之中,认为改变旧有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人性的一种扼杀。每每挣扎于其中之时,就不再从自身找原因,全都归咎于环境,因为环境中充满了罪恶。我们不否认,社会中的很多不良现象会对人产生极大的诱惑,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保罗说:“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罗6:11),对于一个死人,我们能把他怎么样呢?骂他他听不见,打他他没有感觉,用刀刺他他也不会流血……当我们在罪恶的环境面前也就像死人一样的时候,罪在我们身上也就毫无作为了。因此,我们当明白,之所以人们会走回头路,不能只归罪于外部环境,最重要的还是人性,因为当始祖犯罪之后,原本善良的人性就已不复存在了,现在,我们的本性若不能在基督里得到对付、得到改变,即或是在一个最好的环境中,仍然是罪恶缠身。所以,我们应当警戒自己人性中的软弱,免得重蹈覆辙,走上旧有的人生之路。

二、罗得——前功尽弃的人生

当亚伯拉罕得到上帝的呼召后,就离开了哈兰、离开了他的父亲他拉(创12:1-4),他的侄儿“罗得也和他同去”。每次读到此处经文的时候,都会为罗得感到自豪,他没有跟随他的祖父留在哈兰侍奉别神,而是跟着被耶和华呼召的叔父亚伯拉罕往上帝所指示的地方去,由此可见罗得当时也有着一颗向往上帝、脱离虚假的心志。然而,当我们再继续往后看的时候,却发现罗得的人生道路出现了滑坡,并且非常严重——“直到所多玛”,而“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创13:13)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罗得极其失败,不但一无所有、家破人亡,而且在他与两个女儿之间还发生了乱伦之事,并且留下两个罪恶的后裔——摩押和亚扪,经上说:“亚扪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们的子孙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23:3)。可悲!可叹!罗得留给后世的是一个反面教材,因为他的人生前后大相径庭,所以罗得所走过的是前功尽弃的人生。

罗得的人生前后为何会有如此的反差呢?最突出的原因应该是以下两个方面:

1、自私:当罗得与亚伯拉罕两人的牛群、羊群没有足够的草原时,“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创13:7)这样的相争应该不是突发事件,而是积怨颇深才导致出来的,在相争之后,亚伯拉罕首先提出了他们之间的骨肉之情,并且以谦让的口吻告诉罗得:“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创13:9)罗得便毫不客气的选择了“约旦河全平原,直到琐珥……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创13:10)罗得这样的做法是极其自私的,他根本没有考虑他叔父的需要与感受,只注目在自己的利益上。

2、忘恩:罗得从小失去自己的父亲,应该说是在亚伯拉罕的呵护之下成长起来的,按道理叔侄二人的感情应该是极深的,特别是罗得,更应该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态度来报答亚伯拉罕,何况还是养育之恩,但是他没有,所以,罗得又是个忘恩的人。

因此,他离开了属灵道路的代表——亚伯拉罕,自己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无法掌握自己的去向,任凭世俗对他的牵引诱惑,沾染了所多玛人很多的恶习。

当我们踏上侍奉之路时,不断享受上帝对我们的赐福与引导,有人因此而常常感恩,而有人却在恩典中堕落,像底马一样“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开了保罗(参提后4:10)。我们应当以罗得的人生为警戒,并求主加给我们力量,紧跟主的脚步,直到基督台前,赢的那不朽的冠冕。

三、亚伯拉罕——矢志不渝的人生

亚伯拉罕的人生是辉煌的,是灿烂的,当他得到上帝的呼召之后,就义无反顾的跟随,因此,上帝就按照他所应许的赐福于亚伯拉罕以及他的后裔。也许亚伯拉罕曾背上了不孝(离开了父亲)和懦弱(对罗得的谦让)之名,但他是为了上帝对他的呼召、为了自己的异象、为了讨上帝的喜悦才做出了这诸多的牺牲。虽然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曾有过败笔,但他没有气馁、更没有倒下,他真的是像保罗所说的那样,“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3)事实证明,他所做的这一切是正确的,上帝所应许给他的也都一一实现了。

他虽将约旦河平原让给了罗得,但上帝给予他的更多。“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创13:14-17)

在人看来,亚伯拉罕所看到的地界似乎没有罗得所选的美好,但岂不知这块地方却是“流奶与蜜之地”。因为这片土地处于各大文明古国的中央,东有亚述、巴比伦等国,南临埃及,北望叙利亚和在小亚细亚的赫帝国,西南是地中海,有约帕、推罗等重要海港。在海路上可联系欧洲诸国。故此,迦南地在文化、商业、政zh i、军事、交通上都居枢纽地位。所以我们看到,以色列民后来在此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民族。

在人看来,亚伯拉罕虽已年纪老迈,仍然膝下无子,是何等的可怜。但上帝所应许给他的后裔却“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他不但有上帝应许从撒拉所生的以撒、也有从夏甲所生的以实玛利、还有从基土拉所生的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创25:2),亚伯拉罕的这些儿子后来都成了大族。

亚伯拉罕之所以能够得着如此的祝福,全基于他的信心,像《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说:“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经营、所建造的。……所以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来11:8-12)因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自古以来,亚伯拉罕就被称为信心之父,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知,他无愧于这个称呼,因为他对耶和华上帝的信从未改变过,一直恪守着自己的异象,直到死日。也愿每个基督徒都能在上帝的面前有这样坚定的信念,走完人生的旅途。

通过他拉、亚伯拉罕、罗得这祖孙三代人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因此,我们应当对自己的人生有个明确的选择,绝不能只顾今世的快乐,更应向往将来永恒的天家,我们不能像他拉那样重蹈覆辙、也不能像罗得那样前功尽弃,而要像亚伯拉罕那样,矢志不渝的响应上帝的呼召、跟随上帝的引领,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喜乐、充满平安、充满祝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本网站授权,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读经分享

启示录中的二十四位长老

2016-5-5 15:44:00

读经分享

真道和假道的区别在哪里?

2016-5-5 16:33:00

免责声明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文章若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本站将及时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