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履海给我们的启示 经文:太14∶22—33;可6∶45—52;约6∶16—21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经文太14∶22—33;可6∶45—52;约6∶16—21

  在福音书中,除了《路加福音》,其他三卷福音书,即《马太福音》14∶22—33,《马可福音》6∶45—52和《约翰福音》6∶16—21都记载了耶稣在水面上行走这件神迹奇事,其中只有《马太福音》在记载耶稣在水面上行走的神迹中加插了使徒彼得也曾有一段在水面上行走的经历。这三本福音书在记载耶稣在水面上行走的神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将耶稣在水面上行走,去救助门徒这件事放在耶稣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就详略而言,《马太福音》的记载最为详尽。

  《马太福音》14∶22记载,“耶稣行了五饼二鱼神迹之后,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他叫众人散开”。这节经文在不同的圣经译本中有不同的翻译。在《现代中文圣经译本》是这样翻译的:“事后,耶稣立刻催促门徒上船,先渡到对岸,等他遣散群众”。《当代圣经译本》将它译为:“事后,耶稣立刻催促门徒上船,叫他们渡过对岸去,他自己却留下来遣散群众”。我们看到,这里的语气显得坚定而急促,表现出耶稣非常急切离开那里的心情。

  耶稣行了五饼二鱼神迹之后,要门徒赶紧上船起锚,渡到加利利海对岸,而门徒似乎不太愿意上船离开。这里的“渡到那边去”,根据《马可福音》6∶45我们可以知道,耶稣让他们渡到加利利海东北岸的伯赛大。加利利海是一个内陆湖,它也被称为革尼撒勒湖。伯赛大是耶稣在加利利工作的中心地区之一,耶稣的门徒彼得、安得烈、腓力都是伯赛大人。

  到底是什么事情促使耶稣要如此急切地让门徒赶紧离开,留下他一个人还要遣散群众呢从《马太福音》14∶22—33和《马可福音》6∶45—52中,我们很难确知其原因,而《约翰福音》的记载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约翰福音》6∶14—15记载:“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当代圣经译本》的翻译其意思则更为清楚:“大家看了这个神迹以后,都说:‘不用说,这个人一定是圣经预言要来的那位先知了!’”

  五饼二鱼这个神迹激起了群众的强烈反应。当时犹太人所盼望的弥赛亚是一位大有荣耀、满有权柄和能力的君王。因此,当他们看到耶稣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后,他们就自然地联想到摩西应许给他们的先知说:“耶和华你的上帝要从你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申18∶15,参申34∶10)。他们认为耶稣就是上帝在《旧约》中所应许的要来拯救他们的那位弥赛亚,因此他们就迫切希望耶稣作他们的王,带领他们起义,推翻罗马对他们的统治。不仅当时在神迹现场的人拥戴耶稣作王,根据《约翰福音》6∶22—24的记载说,此后竟然还有人从其他地方也赶来聚集。由此可见,当时群众要求耶稣作王之心是很迫切的。

  大家看了这个神迹以后,都说:“不用说,这个人一定是圣经预言要来的那位先知了!”耶稣从他们的话中听出弦外之音,知道他们的想法,他们要强耶稣之所难,逼耶稣作地上的君王。当时耶稣的门徒也很可能与群众持同样的想法,他们也盼望耶稣能在地上作王,因此也会与群众一起要求耶稣作王,所以迟疑或不肯离开群众。

  面对这些满怀激情及错误的弥赛亚思想的群众和门徒,耶稣意识到此时此刻他必须尽快远离行五饼二鱼神迹的现场及群众,然后再遣散众人。待遣散众人后,他要退到山上与上帝亲近,寻求上帝的旨意,并重新得力。

  门徒在渡往加利利海对岸的途中遇到了麻烦。《马太福音》14∶24说:“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而此时,耶稣正独自在山上祷告,他一直祷告到夜里四更天。四更天是按照罗马的计时法。犹太人的计时法是将夜间分为三更。罗马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四更,从前一天傍晚六点开始,每三个小时为一更,第四更就是次日凌晨三点到六点之间,也就是天将破晓时分。

  夜里四更天,这是门徒最困难的时候,从前一天的傍晚到次日凌晨,门徒一夜摇橹,且风不顺,他们应是处于非常疲惫的状态。门徒经过一夜的劳碌未眠,四更天也是他们睡意最浓,而且也是他们抵抗风险能力最弱的时候。当时风大浪高,黑暗笼罩,四更天也是门徒最危险的时候。在门徒正与风浪搏击的时候,耶稣在山上独自潜心祈祷,但他并没有忘记山下的门徒;耶稣身在山上,心却在船上,时空无法阻隔耶稣对他们的惦记和牵挂。耶稣虽然在山上寻求上帝的旨意,但他仍时刻关注船上门徒的安危。他将门徒放在自己的心上,时刻心系门徒。

  那时,门徒的处境非常艰难,他们身心俱惫,求助无门。疲乏、困倦、惊恐、无助,甚至可能还有埋怨,他们可能埋怨耶稣置他们于险恶环境而不顾,但求生的本能又迫使他们仍要搏击风浪,并企盼夜尽天明,尽早脱险。在门徒们最困难、最疲惫、最危险、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耶稣迎风踏浪向正与风浪搏击的门徒走去,他要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当门徒看到水面上有人在走动,他们就惊慌害怕,不由自主地想到是鬼怪,于是他们就惊叫说:“是个鬼怪”(参太14∶26)。因为人能在海面上行走,这是他们从未见过、也未曾听过和想过的事。正当门徒害怕惊叫之际,耶稣就立即回话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太14∶27)。这里的“是我”原文希腊文是“我是”。“我是”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常用于表达上帝的自我彰显、自我启示、自我宣告(参出3∶14;赛43∶10,51∶12)。在《旧约》中,耶和华上帝对摩西启示说:“我是我所是”(参出3∶14,中文和合译本翻译为“我是自有永有”);在《新约》中,耶稣也常以此表达方式来启示他自己,如“我就是生命的粮”(参约6∶35),“我是世界的光”(参约8∶12),“我就是羊的门”(参约10∶7、9),“我是真葡萄树”(参约15∶1)等。

  就在门徒处于惊恐万状之际,耶稣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耶稣的这一镇定且清晰的宣告穿越风浪,使门徒从惊慌恐惧中镇定下来。同时,耶稣也要藉此唤醒门徒对他的认识,他要门徒认识到他是一位掌管风和浪的自然之主,他是上帝的儿子。《马太福音》14∶33记载说,当耶稣和彼得上船后,门徒看见风也住了,都拜耶稣,说:“你真是上帝的儿子了”。

  《马太福音》14∶28—33这段经文主要记载的是耶稣在水面上与彼得师徒之间的一段对话。当彼得知道在水面上行走的人是耶稣后,他求耶稣让他也在水面上行走。在那次履海的经历中,彼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冲动与冷静

  当门徒听出是耶稣的声音后,那时门徒的疲乏、困倦、疑虑、忧惧、无助等都被一扫而光。当耶稣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时,众人的惊恐惧怕立刻就变成了惊喜镇静。与其他门徒一样,彼得对耶稣的反应是喜乐和积极的,但积极中多少也带有些冲动的成分。彼得一听到是耶稣的声音,就迫不及待地要跨越自己与耶稣之间的空间距离,希望即刻就与耶稣同在。因此,他就丝毫不考虑过程与结果地要求耶稣让他从水面上走到他那里去。彼得的这种想法是他的性格使然。彼得那直率、冲动、冒失的性格促使他跃跃欲试,想与耶稣一样在海面上行走,然而他对那在水面上行走的人到底是不是耶稣仍有一些疑虑。于是他就对耶稣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太14∶28)。从彼得对耶稣说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彼得对耶稣的身份并没有百分之百地确信,虽然他的话语中包含着肯定,但口气不够坚定,仍然存有一些疑虑与猜测,需要进一步确定和证实。

  正是因着彼得对耶稣的相信中仍存疑虑,这就证明在他冲动的里面也蕴含着冷静的成分。彼得没有一听出是耶稣的声音,就立刻扑通一声从船上跳到水面上去;相反,他是在等候耶稣的命令,直到耶稣说:“你来吧!”他才下水向耶稣走去。

  彼得因为没有考虑到自己信心的大小就贸然行事,所以他未能善终。所幸的是,耶稣就在他的不远之处,他最终得蒙拯救。彼得履海虽然有些冒失和冲动,但它却是一个积极的、勇敢的尝试,尽管失败了,却令人羡慕和惊叹。彼得因着相信耶稣的话,他就比其他的门徒更多地经历了耶稣的大能,也就有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履海经历。他不仅经历了耶稣的拯救作为,而且自己对耶稣的信心也经受了考验,从中也学到了一些深刻的教训。

  二、勇敢与胆怯

  彼得求耶稣让他在水面上走,耶稣答应了他的请求。当彼得听到耶稣对他说:“你来吧”,他“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参太14∶29)。我们不要小看彼得迈出船舷踏浪这一小步,这对彼得来说是对耶稣信心的一大步。它需要坚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气。凭着信心,他迈出了从未有过的第一步。这一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步;靠着勇气,他毫无畏惧地把脚踏在汹涌澎湃的水面。四更天,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时光。彼得就是在这样风高浪大、黑暗恐怖、险象环生的四更天里走下被风浪摇撼的小船并向耶稣走去,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动,他很可能顷刻之间就被巨浪吞噬,身家性命难保;然而彼得还是跨出了他勇敢的一步,可谓可贺可嘉!只可惜,他没能坚持到底,只走了个起头,因疑惑小信而将下沉,只好向耶稣求助。

  当彼得看到“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时,他就胆怯且丧失了信心。为什么彼得那时会失去了他下船和走头几步的信心与勇气呢?究其原因,乃是因为那时他的眼睛没有紧紧盯住耶稣,他忘了耶稣与他同在,忘记了耶稣就在他的不远之处;相反,他只看到了周围环境的险恶,风大浪高,势不可挡。因此,他对耶稣的信心和勇气也随之烟消云散,身体自然就开始往下沉了。

  三、自恃与靠主

  在四更天的时候,门徒们经过了一夜与风浪搏斗的劳碌,他们急切盼望耶稣能在身边,尤其是彼得,当他看到耶稣后,希望立刻与主在一起,寻求呵护和安全。因此,耶稣的临在,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施行五饼二鱼神迹的耶稣此刻正与他们共渡难关。彼得在他的潜意识里可能又想表现一下自己,想证明一下他也能像耶稣一样在水面行走。此时在他的心中,信靠与自恃已经莫明其妙地交织在一起。但是彼得到底是人,而且是深知风浪险恶的渔民,这就决定了他对主的信靠,是经不起外界的干扰和诱惑的。所以,当他看到狂风肆虐,巨浪排空,就马上联想到他所熟知的吞舟之险,葬身鱼腹的险患。此刻他已忘记了对主的依靠,只记得一个普通渔民抗击风浪的软弱和渺小。这刹那间的分心走神,立刻就松弛了自己与耶稣连接的纽带,恍惚间融与主心的自己已从耶稣那里滑落出来,并随着失控的感官和外部变幻的环境而游走不定。此时,耶稣已不在念中,外界的风浪占据了心头,直到他感到身体下沉时,迷失了自己的彼得才回过神来,惊恐万状地向耶稣呼救。

  当彼得将要下沉时,那时他已经离开了船,船上的同伴无法立时施救。所以,他只好无助地喊着说:“主啊,救我!”(太14∶30)。就在彼得即将坠入深渊的生死关头的一刹那,彼得那句短的不能再短的祷告与呼求达到了耶稣的面前。耶稣垂听并应允了他,就“赶紧伸手拉住他”,并责备他小信与疑惑。这对彼得来说,必定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使他切身体会到信心的重要。

  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是彼得的履海经历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一、彼得的履海经历让我们看到:浮与沉竟在一念之间

  彼得一念踏浪行波,如走陆地;一念沉涛溺水,似有灭顶之灾。这一念之间的天渊变化正是他心灵变化的反映。当他确定是耶稣时,就信心大增,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走到你那里去”!此时此刻他心澄虑净,专注主容,心定神凝地投向耶稣,在精神上已进入与耶稣交融合一的信仰深处,所以他身轻如燕,掠水而行;但当他看到风大浪高,不禁心生恐惧,惊恐之际身体就开始下沉,出于求生的本能,他急忙呼喊:“主啊,救我!”(太14∶30)。由此可见,彼得定睛耶稣则浮,眼看风浪则沉。浮与沉的命运,居然发生在一念之间。何谓“一念”?《辞书》上说:“一念”是指心念活动的最短时间。这个最短的一念之差,往往决定着人生的沉浮、进退、顺逆、荣辱甚至凡圣。

  生活中一念之差的沉浮和悲喜俯拾即是。一个的士司机,起先见一酩酊女乘客,顿生恻隐之心,送到目的地后,主动扶她上八楼。当他发现该女士是一人独住时,这个一念为义人的司机一个急转弯,心头萌发了趁机抢劫的恶念。受惊清醒的该女士连忙打电话报案,结果司机被警方逮捕。

  人,往往在诱惑的关键时候磨炼了灵魂。那些信念坚定者,往往能在嗜欲正浓时,一念生起斩断邪情;怒气正盛时,一念萌发按捺心火。追求超凡入圣,进入信仰深处的关键就在于心除杂念务尽,心念上主务定。一句话,就是专一信靠。何谓“一”?古书上说:“一,谓不杂”。专一信靠也就是心无杂念地让上主成为主宰自己的唯一。依恃上主,固守上主之心不移者,即使“黑云压城城欲摧,海涛蹴起半空花”也能心定神凝,不动如山。倘若风浪中的彼得当时能进入这种保持信心的状况和境界,那么他的身体自然就不会下沉了。王正光:“伯多禄的浮与沉”,《信德》第26期,石家庄:河北信德社,第4版。

  二、彼得的履海经历让我们知道:主与我们风雨同舟

  人生犹如漂洋过海,我们就似一叶孤舟在茫茫的大海中漂泊,难免会遭遇风吹浪打。有时大海翻腾,大浪战抖,我们就会惊慌、惧怕。但主是我们航行中的指南针和避风港,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参诗46∶1)。他顾念我们这些奔走天路的旅客,常亲自来引领我们渡过难关。耶稣临在,风平浪静。只要有耶稣在我们的人生之舟上,一切的风浪就都要过去。我们相信:风雨过后,依然是晴空万里。雨后的彩虹更加灿烂。一个人的志向如果合乎上帝为他定下的计划,那么他就会有一颗经常在望的北极星来领他安稳地渡过任何茫茫大海,就会有一个指南针在最浓的雾里和最大的暴风雨中都能正确指示方向,也不怕有磁性的礁石。

  虽然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将来的航程中上会碰到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变迁;但是从父神那里有一段带有恩典的信息传给我们,它颇能安慰我们的心,激励我们前行。他是说,“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上帝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上帝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11∶11—12)。

  耶稣应许我们说,他要与我们风雨同舟,直到我们到达彼岸。耶稣说:“我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参太28∶20)。惟愿我们抓住上主的应许,满怀信心,乘风破浪济沧海。

  三、彼得的履海经历让我们明白:当仰赖主的施恩

  上帝是我们的千古保障,他也是我们永远的盼望。我们相信:主恩够用,主爱永恒。我们一切的需要都可以仰赖于他,因为在他那里有永不干涸的活泉、永不止息的慈爱与怜悯。每当我们软弱之时,甚至濒临绝望之际,耶稣总在那里等待着我们随时向他发出呼救,他也愿意随时向我们伸出慈爱的援助之手。

  《诗篇》123篇的作者说:“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举目。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上帝,直到他怜悯我们”(诗123∶1—2)。

  我们也当时常定睛耶稣,仰望上主。惟愿我们紧握恩主圣手,甘心乐意随主行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本网站授权,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聚会讲章

四种人 诗篇107篇

2018-8-7 23:06:37

聚会讲章

耶稣基督十字架宝血的功效

2018-8-7 23:06:55

免责声明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文章若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本站将及时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