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神:理念篇(5—7)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5持久的祷告

耶稣在一个地方祷告。祷告完了,有个门徒对他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有古卷只作父阿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古卷无愿你的旨意云云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有古卷无末句耶稣又说,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什么给他摆上。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的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路11:1-13

有两个祷告的小故事:第一个是奥古斯丁的母亲玛尼卡,她完全是用祈祷和眼泪来浇灌‘教育’儿子。奥古斯丁十六岁时,因得同乡之助,赴迦太基读大学。但因恶劣环境之暄染,他竟然未婚同居。这叫玛卡尼在家为他忧愁,朝夕祷告。奥氏毕业以后决定要到更远的罗马寻找幸福。罗马的社会比迦太基更坏,恶风败俗较之有过而无不及。玛卡尼听闻之后,十分恐惧,亟谋能与儿子再晤一面,令他回心转意。那天一夜不能成眠,心灵深处不住向神祈祷。那知她的儿子已经起程了。孤独的孀母,站立海边几乎发狂,口中连连哀诉呼号。她回到家中,重新为自己的儿子祷告。她深信祷告必蒙垂听,不过神的时候尚未来到。以后奥古斯丁由罗马到了米兰,结识了安波罗斯主教,从此对他的宗教观念产生改变,决定作一位信徒。母亲闻讯欢喜异常,经历艰险航程赶到米兰,与她儿子同住。奥古斯丁初信脚步不稳,犯罪之故态复崩。母亲又受了很大的痛苦,屡次迫切祷告。直至奥古斯丁在花园中听见邻屋儿童之声音,翻读圣经罗马书十三节十一章的话,得到圣灵的光照,蒙了重生。母亲由此放心了。在玛卡尼死前,曾嘱咐儿子说:『儿子,我一生中没有更大的喜乐,大过你悔改得救的。我的工作仅此为止,我的希望已经完成。但有一事,令我留恋,就是我愿在死前,能看见你轻看世俗的快乐,成为神的仆人。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奥古斯丁对于他所敬爱的母亲,有如此的追述:「她为我的堕落,九年之中哭泣没有停止,痛苦丝毫没有减轻.直到我悔改以后才停止。她实在是外穿妇人衣服,内藏男性的信心,包围母亲的慈爱,显出基督的虔诚。她最后的成功是儿子信了她的信仰。」第二个故事:有一传道人,在慕勒将死之前,问他说:“你一生所求的,有没有什么事是神所未应允的。”慕勒答说:“我曾为两个人得救的事祷告了六十二年三个月五天零两个钟头,记得非常清楚,可是二人毫无悔罪改过的样子。”传道人说:“你希望神救这两个人吗?”“一定,你想神会把他孩子六十多年的祷告搁在一边么?”慕勒死了不久,那位传道人接替慕勒在瑞司特礼拜堂讲道,就对大众提起这件事情。一位太太马上说道:“你所题的那二人,其中一位是我的舅父,已经得救,前几周故去。另一位在柏林,也已蒙恩归主了。”第一类是经过长时间的祷告看到上帝成就的故事;第二类是经过长时间的祷告并没有看到祷告的事成就。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们祷告正是出于上帝的旨意,并不是妄求。所以祷告一个很重要的前题就是要乎合上帝永恒的旨意,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在具体的某事件中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所祈祷的是不是神的旨意,在长时间里没有得到应验,我们就会想到:雅4:3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或者是出于小信才没有得到应验。关于信心的祈祷我想跟大家澄清两点:第一点就是传统的农村教会里所使用的信心,一般是指某事没有得到应验是因为信心小、或没有信心所导致的结果,而所谓的信心就是人的一种自信,相信神一定会给你成就的。另一种信心的祈祷恰恰相反,认为为某事多次祈求是一种没有信心的表现;信心吗?就是祈祷之后就交托给神,就不用为同样的事坚持向神祷告了,若再祈祷就是一种没有信心的表现。我曾经为某一件事叫许多肢体代祷,其中有肢体就有类似的回复。这种看似‘成熟的灵命’,但已经超越了基督的层次,基督也为同样的事祈祷三次。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就是基督要教导我们持久的祷告,这也是祈祷操练的功课。

1、祷告的对象是父---发生生命的关系

为什么要持久的祷告呢?是否上帝喜欢这样的方式,还是上帝像比喻中的朋友睡着了,起床比较麻烦。耶稣讲这个比喻并不是类比,而是一种对比;类似的比喻还有:不义的官,因寡妇多次的祈求,他终给她断案;这个比喻并不是说上帝是不义的,而是指明上帝是公义的,一个不义的官都能如此,何况公义的上帝呢?并且第二个比喻又指向人类自身的生活,你做父亲的都知道拿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何况在天上的父呢?我想这个比喻对任何父亲而言都是极大的喜悦,可能你的生活、环境、心情等受到极大的困境,或者说信仰对你根本没有产生某一种力量,信仰也没有实质性地改变你身处的环境,不管你如何努力、祈祷,好像这位上帝根本不存在,你也没有从他那里得到实质性的帮助,现在你可能有些灰心,对上帝有些失望。你可能认为信仰、祷告真的有用吗?这些所谓的有用,可能是见证会、书藉、电影里所分享的,而我的信仰中根本没有体验到信仰的力量。我的生活还是我的生活,跟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毫无区别,没有信仰的人可能还有运气不错的时候,而我根本没有运气可言,也不能使用运气。反而信仰给了我某种的约束,这个不行、那个不可。可能你现在的情况没有像我所说的这样糟糕,可能也没有意识到类似的问题。但在信仰行为和意识里都反映出我们是没有神的人;基督、神只是一种观念性的存在我们的意识里,神也没有跟你有实质性的发生关系;神跟我只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可能在某一个阶段我们有向神祈求过,也有向神敬拜过;但你有没有想到,你的祈求有达到上帝的宝座前吗?可能你认为今天你为什么要跟我讲这些呢?好像这是一个比较简单内容,不!我不这样认为,你的祷告、敬拜、读经;有碰到过这位圣经里所启示的神吗?这位神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还不是他的儿女,你的祷告是不能穿透云层直达父神的宝座的。父亲---一个生命直接产生关系的人。上帝是你的父亲,你的生命是从他而来,在你的生命里就可以体验到父神的那生命。做基督徒并不是惟心主义者,并不是一种纯精神主义者;基督徒就意味着跟基督有直接的生命关系,而这种生命是一种亲切的、渴慕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对神的感情失去了这种生命的成份,那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所以我前面提到过,在祷告中提到父亲是多么的喜悦,因为你祈求的对象是父,并不是县长、局长。他在你的面前并不会说我‘要研究!研究(烟酒!烟酒)’;你也不用向父神送‘烟酒’。因为这正是我们的为父之心,将更好的给儿子。这种更好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要理解为物质,其实父母跟儿女的关系好,并不是父亲给孩子多少东西,送多少珍贵礼品,而是一种关系。有时候家里贫穷到一个地步连基本的食物都没有,但只要父母跟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种最大的喜悦。有时候孩子跑到你身边,你问他要什么?他说什么都不要,只要跟你在一起坐坐就可以,其实我自己也一样,有时候回家抱抱孩子,跟妻子聊聊天,都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更好的东西,比吃山珍海味都要幸福。但关系不好,两个人在一起还没说几句话就很烦,这说明这对父子关系出现问题。我们在信仰里也是如此,你跟神的关系如何呢?可以在你的祷告、读经生活中可以表现出来。

2、祷告的内容是----照着神的旨意求

只从这个比喻来看好像要教导我们,只要死皮赖脸地向神祷告,神就会垂听、应允。显然这样的解释是比较偏面的。上次我已经提到这个比喻是在耶稣讲明了祷告的原则之后所例举的比喻,前题是祷告的内容是照着真理求(照神的旨意求),但人的本性因堕落之后不是照着真理的原则,而是照着自我的原则。这样人与神之间存在这一种鸿沟,这种鸿沟跨越需要人对真理的明白及委身---这个明白到委身是一个过程,但是人在这过程中有时会失去耐性,信心;我们都希望有求必应、祷告还没结束事就成就了,这是我们的心愿。我们希望神照着我的原则来行事。因此耶稣讲这个比喻的前提是你照着神的旨意求,不要灰心;况且人间的朋友都能如此行,何况你在天上的父不将更好的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分析到这里,有一个必然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何为上帝的旨意?经常碰到弟兄姐妹来寻问:我在婚姻的选择中、事业的选择中;如果对方是神在旨意中给我的,我一定会顺服接受;如果是神按排我去做这行,我一定会去的。但是我如果能明白他(她)就是神给我的呢?我们希望通过祷告,神在梦中、或通过媒介、异象告之我他的旨意,我想这是很多人所希望的答案;当然在今天的教会里也存在这种情况。什么是神的旨意?可以分成两类来回答:第一类,圣经清楚的原则;第二类,圣经并没有清楚的原则,我将这一类归纳为神在个人或历史上对某一个人所存的旨意,但这些事不与圣经清楚的原则相违背。第一类:圣经清楚的原则---这些原则就很多了,我例举一个婚姻的原则:你爱上了一个没有信主的女孩,你为此祷告求神让你明白她是否就是神在永恒的旨意里所给你的配偶。这一类的祷告就不是照着神的旨意求,再多的祷告也是妄求。这些清楚的原则还包括:你可以向神求智慧(雅1:5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求平安(腓4:6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等等。

第二类:这些在圣经里没有明确的指明,经常有人问:“基督徒可不可吸烟、喝酒等等问题”关于此类问题圣经里有一个普遍的原则那就是你所做的是不是荣耀神及对自身有益,如果吸烟、喝酒能对自身有益,能荣耀神那就可以。也可以参考罗12:1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这个原则是永久不变的,那就是任何能促进人更圣洁、顺服、和心意更新的事物,都是神所喜悦的,任何拦阻人在圣洁中长进的事物,都不是讨神喜悦的。如果我们所做的事能促进圣洁、合一、顺服,那就照着所求去行。比如:喝酒,如果能促进圣洁、教会合一、弟兄姐妹顺服彼此相爱,就照着圣经的原则不要醉酒,喝点又何仿呢?如果相反,那就不要行。博爱思说:“你应该追求最好的事物,如果对你是最好的,你们放心去求吧!如果对你一无益处,不妨掉头而去。最重要的是,你对神旨意的了解必须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第二类是不能违背圣经明显的旨意,如果超越圣经明显的旨意,那么我们所求的所行的就是离开真理。例举:选择配偶,在清楚的真理原则之下,你想找的配偶以你个人的审美观去找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并且上帝给你的配偶也一定是让你喜悦的,虽然配偶在某一类的眼中看来是比较不顺眼的,但在你的眼里她绝对就是‘西施’。因此你可以大胆的向神祈求,神会在祈祷中让你明白他的旨意,或者赐给你更好的配偶,超出你所想所求的。另外,圣经虽然没有明确的旨意,也不违背明显的旨意。上帝会在你心里有带领,那就是你良心的平安。说明了第二类的两个原则之后我们回到引言里两个小故事,奥古斯丁和慕勒的两个朋友。神一般的心意是要人人都得救,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个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虽我们知道没被拣选的人必然要灭亡,但是圣经没有说奥古斯丁和慕勒的两个朋友是灭亡的人,因此奥古斯丁的母亲和慕勒持久的祷告是正确的吗?并且慕勒到死也没有看到祷告的成果。如果我们也在慕勒的那一个时代,可能我们认为他是在妄求,他的祷告是错误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他们的祷告超越了圣经吗?他是否想改变神的旨意?如果没有奥古斯丁母亲的祷告,历史上就不会出现伟大的圣奥古斯丁吗?

处理这些问题我们要特别地明白圣经里的真理,不是一面的,而是双面的。雅各说:“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雅各在说这句话之前还说了另一句话:“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雅各似乎要告诉我们应该求,持久不断地求,你们教会为什么不复兴呢?为什么存在各式各样的罪恶呢?是因为你们没有求,没有持久不断地求,反而是贪图世俗的宴乐之中。这里就有明显的两极分化,第一类的人认为自己明白真理,神的旨意不会因人的祈祷而改变的,为一件事多次的祷告反而是没有信心的表现。第二类人认为只有祈祷能改变一切,所以他们持久的祷告。但是这两类人都没有得着,求也没得着,不求也没得着。那如何能得着呢?第一类人应该去求,第二类人应该去明白真理。关于第一类人,你不能找很多的借口说自己没有祷告的负担,任何理由造成你不祷告的理由都不是出于真理的;关于第二类人,你不能找很多的借口说自己没有时间去学习真理,任何理由造成你不追求明白真理的理由都是出于那恶者的。因此对于这两位祷告的人而言,他们都是不全面的。人的祷告和神旨意的成就,是两者不可缺一的,正如一位神仆所说,神的祝福是通过祷告赐给你的。

我们恩典教会历经五年,从人数发展的角度及福音事工上来看,我们是很慢的;教会也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对灵魂负担,对信仰委身,对上帝的敬畏显得淡泊,很多肢体也跟我谈起我们教会缺少属灵的气息,甚至有些学院派的意味。我想我们的情况跟雅各所说的第一类人有点像,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可能我们每个人灵命都很成熟,好像没有什么可求的,但至少你可以求上帝兴起工人,赐下复兴。每一时代教会复兴了,总是有一群人先在那里求复兴,从使徒时代到如今,这个原则从来没有改变过。可能如今的祷告将成为二十年以后教会复兴的种子,前段时间我在想,今年我们教会多了好几位小弟兄小姐妹,你和我有为他们祷告吗?可能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奥古斯丁噢!一年以后我们如何我们不知道,二十年以后我们如何我们不知道。可能我们教会很复兴,可能我们仍然是这几个人,可能我们矛盾加剧造成分裂,这一切我们都不知道,但上帝给我们一个应许,那就是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我们教会。上帝对我们有一个旨意和使命就是叫我们传福音。你可能说我在恩典教会什么事工都没有参于,教会的年度计划、牧养计划对于我而言太远了,好像不现实,不!你错了,你---上帝给你一个更大的使命那就是用祷告托住这一切,没有众肢体的祷告,我想这一切所按排的事工将等于零。玛尼卡的伟大并不是做了什么事工,乃是她愿意顺服神的旨意跪下祷告,持久不灰心地祷告---知道天父将更好的赐给她!我想她祷告并不会求上帝让奥古斯丁成为主教,成为教会历史上伟人,可能只求上帝让她的儿子悔改信耶稣;但上帝却将更好的赐给她!求吧----天父将会把更好的赐给你和你的教会。

诗81:10我是耶和华你的神,……你要大大张口,我就给你充满。

06禁食祷告的操练

耶稣和门徒到了众人那里,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跪下,说,主阿,怜悯我的儿子。他害癫痫的病很苦,屡次跌在火里,屡次跌在水里。我带他到你门徒那里,他们却不能医治他。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耶稣斥责那鬼,鬼就出来。从此孩子就痊愈了。门徒暗暗地到耶稣跟前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耶稣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至于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禁食,他就不出来。(或作不能赶他出来)---太17:14-21

这是一个体现生命成长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都是跟随基督的人,他们有过得胜的经历,就是这些不寻常的权能,使群众对他们投来羡慕的眼光。这种经历使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也迷失了。就在这种自身难以掌控之间,有一位需求者来到门徒面前,求门徒医治他的儿子。他们依照过去的得胜的经验给予他们医治,但是结果失败了。这种失败感带来羞耻感。本来群众是要看一件大神迹的,门徒也以为可以好好满足众人的好奇心及自身的地位提升。但是结果并非如此,群众失望的神情深深地剌痛他们的心。同时他们心里也很郁闷。为什么这一次不行呢?是否神的权柄已经离我们而去、是否因为我们的老师没有与我们同在的缘故,可能他们找了许多原因,但每一个原因都不能解决眼前的困难。如今的我们也会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况,有人问:‘今天的教会为什么没有神迹奇事,也有人问为什么我的祷告一点也得不到回应等等’类似的问题。在这些无法解决的问题面前,有人开始怀疑上帝的真实性、或者教会信仰的本质性及信徒灵命的真伪性。如果上帝在我们教会中、如果我们教会的信仰是真的,如果我的灵命是成熟的,如果……,为什么还存在这么多的问题,让我的信仰成为众人的笑柄,也有可能成为他人进入基督信仰之门的绊脚石呢?

当这群门徒看到了耶稣所行的神迹之后,他们把这个怀疑再一次地提出来:为什么我们不行?然而耶稣的回答令人费解,或者让今天的人看来是一种夸大其词的回答。耶稣并不是否定他们没有信心,而是说他们信心小。如果他们有信心象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至于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禁食,他就不出来。耶稣的意思似乎要告诉我们若有芥菜种的信心,就无难成的事;接着他又说了祷告禁食的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存在呢?芥菜种的信心是指一种活的信心、有生命力的信心、有盼望的信心;不会因一时的拙败而被失败所困的,不论在什么环境之下,他都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为这种信心里有基督的生命。他的根是建立在基督话语的土壤里,不断地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只有这种信心的人他才能做到愚公移山的事。那么鬼没有被赶出去与祷告禁食有什么关系呢?耶稣将两者摆在同一个平台上;好像有某一类鬼就要祷告禁食,他才出去。这与前面所说的信心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要分析:禁食的操练。

两大误区

禁食是不符合大众文化的,特别跟中国的文化有极大的冲突。我们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吃,我们近代‘吃’的文化:从有没有吃---吃什么---去哪里吃。如果去医院看病,医生都会告诉你现在不应该吃什么了?现在大多数的人把将来几十年要吃的东西都提前吃了,造成各式各类的慢性疾病。我说这么多无非是要告诉大家现在是吃的放纵年代。然而禁食者、吃素者都将被这个时代看为异类。其实今天的教会也会存在异常眼光去看待禁食,也会有许多人告诉你禁食的几大危害。如果有弟兄姐妹有禁食的操练,会受到别人异样眼光的看待,认为这样做极不合宜;他们找许多教会历史上曾经因禁食出现的问题来说你,是不是信仰走偏了。第二大误区就是盲目地禁食,特别是在中古代时代,当时的信徒坚守刻苦已身的生活,结果使禁食有了一个坏名声;而基督信仰的内在本质却渐渐减弱,被这种宗教情操的礼仪所代替,并且这种礼仪带着律法性质,使活人受捆于礼仪。这种情况在耶稣的时代也是如此,耶稣为什么指出法利赛人的禁食有问题,就是因为他们将禁食变成宗教的外表形式,一种敬虔的表演;而无实质的本质存在。从而使人认为只有这种禁食的人才是敬虔的人,他们被这种礼仪所捆绑。因此耶稣说禁食并不是让别人看的,而是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禁食是一种属灵的操练,并不是一种宗教礼仪。中国某一个家庭教会的牧师宣布自己四十天禁食祷告,并将祷文及每天禁食的心得发布在网上,让其全世界人都得知他的属灵操练。这种禁食操练跟耶稣所说的那些人脸上带着愁容,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有什么区别呢?

这两大误区就存在于今天的教会内,一种是极力的排斥禁食;另一种是极力的提倡禁食。前者认为禁食是进入信仰的误区,对身体健康极其有害;而后者认为禁食是敬虔的体现及得着能力的泉源,并且禁食之后有病的会得到上帝的医治及神迹性的事件发生。

基督徒要不要禁食呢?

禁食并不是某一位伟人及牧师提倡的结果,而是圣经真理的教导,并且让我们看到许多上帝所使用的仆人都有过如此的经历:如摩西、大卫、以利亚、但以理、保罗、耶稣;如果看看教会历史也发现许多伟大的基督徒实行禁食生活: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加尔文、诺克斯、卫斯理等人。当然这些人禁食的形式各色各样,摩西四十天禁食、耶稣出来传道之前也有过四十天禁食;有的人禁食禁一切食物,有的人禁食不禁水,有的人禁餐、有的人禁天,也有的团体禁食、定期禁食。禁食的禁也有各类:有的人禁上网、禁看电视、禁购物等等。

圣经里面大量的禁食记载,并且在耶稣的教导中也多次提到禁食在属灵生活中的重要性。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些事迹,我相信无论谁看到了,都会说好好祷告禁食吧!为什么?因为这一类鬼若没有祷告禁食,他就不会出去。可见,在信仰的生活里有禁食并不是信仰有问题,其实耶稣在其他的地方也有记载关于禁食的教导。必如登山宝训里,耶稣并不是否定禁食,认为禁食是错误的;而是否定法利赛人的这种禁食态度是错误的,耶稣是肯定了禁食在信仰生活里的重要性。还有另一处经文,就是有一回别人质问耶稣的门徒为什么不禁食,耶稣回答他们的并不是说门徒们不用禁食,而是说时候还没有到。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要不要禁食呢?当然要。

禁食---进入你内心的深处全然地依赖上帝

基督徒既然要禁食,那为什么要禁食呢?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真理,如果我们不懂得为什么要禁食,那么对禁食必然产生误区。

所谓禁食就是进入你内心的深处,最后全然地依赖上帝。

耶稣为什么要门徒祷告禁食,并不是禁食本身能产生某种驱逐魔鬼的力量。得胜那恶者并不是依靠人的力量,全然是上帝的大能。门徒们有权柄赶鬼,并不是门徒的力量,而是耶稣将权柄交托给他们。这一次为什么不行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耶稣说他们的信心小,什么是信心小呢?反之什么是信心大呢?我个人理解信心的大小之区分完全是取决于他对上帝话语的认识、对基督的认识而论的。一个人对基督的认识是丰富的,对上帝的真道理解是深入的,他的信心就大;反之就小。对基督、对真道的认识并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及更新。而这种认识就是一粒芥菜种的信心,是一种有生命、有盼望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必然产生一个愿意去遵守上帝的真道行动,去实践上帝的真道---这在祷告禁食中就体现出来了。而这种祷告禁食就是一种信心的见证。见证什么?见证人的无能及上帝的全能。那么为什么要祷告禁食呢?当我们的身体在禁食的过程中产生一种需求,而这种需求让我们知道人活着是要依赖外在的的东西。中国有一句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的本性都是恶的,不骗人、不害人很难;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曾为某一件罪在神的面前痛悔、认罪、悔改N次,但是这件罪还是缠着我不放,我们无法离开这件恶,一有机会罪就在内心中生成,发动,行出来。骗人好多次,到了死之前才把真话说出来,这样的事我们不是天天看到吗?也不是我们天天在行的吗?所以人最大的可怕就是没有内心的无助感---骄傲。只有在禁食、饥饿的情况之下,才会发现人的本性及人性是如此的软弱无能。诗人大卫(诗69:10我哭泣,以禁食刻苦(另译:降?)我心),通过祷告禁食我们深层次地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会看到自己内在思想里可怕的罪恶---那就是骄傲。因此骄傲的人永远也看不到自己是骄傲的,在他的眼里别人永远是骄傲的。可以说骄傲的罪是深处在人生命的最深层里面,骄傲可以借用任何东西去体现他的价值,发挥他的功用。甚至可以说骄傲会借用最属灵的事去为他效益。禁食有时候也成了骄傲利用的工具,而这种罪恶之源就深深隐地藏在你的内心,时不时地发挥他的作用。骄傲使人遗忘人之本性,使人超越人之地位。

禁食祷告并不只是展现人身体饥饿无力的一面,也是展现属灵的无力。在禁食的过程中我们思想里会产生极大的争战,你会清楚地看到你内在的生命里有许多隐藏性、不为人知的东西,平时你可能想都没有想过,但就在禁食的过程里它们出现在你的思维里。这种情况也有在梦里出现,许多基督徒在灵命成长的过程会出现,在梦中犯罪;醒来时你会想,平时我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在我梦里会有这些邪恶的事发生呢?其实在禁食时,人的身体处在软弱状态,一方面人之罪性展现;另一方面也是撒但来试探之时。那时候你会看到人永远也不能战胜自我、更不要说是那恶者了。所以说禁食并不是苦修,苦行主义;在治死罪的事件上,苦待已身是根本不行的。当我们暴露在最软弱之时,才会很深刻地体验到我是多么需要基督的赦免和接纳。因此在禁食的过程里一方面让我们看到自身的可怕,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到基督的恩典,我们是需要恩典才能活着的人。在耶稣四十天的禁食过程中我们看到,如果没有依赖神的话语、以上帝为我们的中心,人是不能战胜罪及魔鬼的。

我不知道我们教会的弟兄姐妹有否实践禁食,但我建议你个人平时可以学习禁食,在属灵的事上操练自己。一个人身体内的营养成份过剩时,就会产生某一种疾病;医生基本都会建议你禁食或禁某一些食物。可能我个人认为当我们在学习真理的过程中,我们以为自己掌握了许多真理,理解了许多真理,当然这些理解的真理都是正统的、也是正确无误的。有可能我们也会产生“营养成份过剩”属灵疾病,因此需要祷告禁食,重新认识自身及对恩典的认识,使我们在属灵的道路上健康地成长。

07不蒙应允的祷告

----上帝的恩典在隐藏中向我们显现

那时,我恳求耶和华说,主耶和华阿,你已将你的大力大能显给仆人看。在天上,在地下,有什么神能像你行事,像你有大能的作为呢?求你容我过去,看约旦河那边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利巴嫩。但耶和华因你们的缘故向我发怒,不应允我,对我说,罢了,你不要向我再提这事。你且上毗斯迦山顶去,向东,西,南,北举目观望,因为你必不能过这约旦河。--申3:23-27

当日,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上这亚巴琳山中的尼波山去,在摩押地与耶利哥相对,观看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为业的迦南地。你必死在你所登的山上,归你列祖(原文作本民)去,象你哥哥亚伦死在何珥山上,归他的列祖一样。因为你们在寻的旷野,加低斯的米利巴水,在以色列人中没有尊我为圣,得罪了我。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你可以远远地观看,却不得进去。--申32:48-52

速成、有效是现代人对事对物对成功最直接的追求;拔苗助长的心态更是现代人心灵的写照。我们对任何事物所做出的目标基本上都是以速成、有效而论。如果结论是有效的,但过程并不是速成的,这个有效也将失去意义。有一部电影《神奇的摇控器》,主角迈可的生活忙得一塌糊涂,导致夫妻生活、家庭生活、工作等不如意。---影响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忙碌。无意间他得到了一部时间摇控器,他可以停止时间,也可以快速进程时间。他有了这个神奇摇控器之后从现象看他解决了忙碌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自身对家庭、公司存在的问题。但从一个长期的结果来看,那一个速成、有效的结果不但不能带给他幸福,反而使他失去爱情、失去温暖、失去亲情等等。这部电影是反映现代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已经深入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这种速成的心理表现在教育、婚姻、事业等方面,同时也影响着基督徒的信仰。可能基督徒不会使用信仰速成法,生命成长速成法等词汇,但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存在。而这种速成、有效的心态特别在信仰的经历及祈祷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些教会有教别人讲方言的培训班、有速成传道班、有速成看望班;通过一周二周让人经验圣灵的充满或者拥有某一种属灵的恩赐---这完全是一种人为性的经验去肯定某一个有效的结果。另外一种速成、有效的心态就是表现在祈祷之上,今天教会存在一种大肆宣扬祈祷的能力,却忽略祈祷的本身,将祈祷演变成一种快速有效的成功之路。有多少祈祷的见证是在见证祈祷本身还是在见证祈祷,每一个见证能感动你、让你惊讶的并不是祈祷,而是祈祷所产生的功效,所见证那个速成有效的结果。

在圣经里大量记载许多上帝的仆人祷告/事件,从事件本身来看有速成/有效的祷告,也有大有功效的祷告,也有持久得不到应允的祷告。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环境彰显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神在其间得到荣耀。不管是蒙神垂听,还是不蒙神垂听,但神在事件中所彰显的荣耀是一样的。

摩西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是他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进入迦南美地----这也是以色列人终极的盼望。从创世记直到申命记,从人类堕落被驱逐伊甸园之后人类一直被罪恶所捆绑,人间是没有光明、没有真理、没有自由的地方,到处充满了罪恶。当上帝呼召亚伯拉罕离开自己的家乡时,应许他要到一个美好的地方。这个地方经过了历史不断的变迁及上帝逐渐的启示,到了申命记时这里拥有了一个特有的名称:流奶与密之地。这是人盼望居住在其间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人类对生存空间独有的概念,这种概念在当时的以色列人中是非常强烈的。其实基督徒的心中也有这样一个迦南美地,有这样一个独特的生存空间---天堂。如果基督徒没有这个盼望,那将使我们悲哀。每当去参加追思礼拜我们总会唱一首歌,荣美福地,这个地是一个盼望的空间,由如以色列人对迦南地的盼望。摩西求上帝让他进入迦南美地的心态我们就可想而知了,从他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他的梦想、他的目标就是进入迦南地,但他到了迦南地的边缘上帝却没有让他进入。我想他当时的心情是非常低落的。前面我不是问大家了吗,摩西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按人的常理来看摩西不能进入迦南地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正如许多人说邓小平一生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香港,中国用尽一切的医疗药物想保住他到1997年,殊不知生命掌握在上帝的手中。

如果我们仔细地去读摩西的这个祷告,我想你也能体会摩西当时的心情:那时,我恳求耶和华说,主耶和华阿,你已将你的大力大能显给仆人看。在天上,在地下,有什么神能象你行事,象你有大能的作为呢?求你容我过去,看约旦河那边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利巴嫩。他的祷告是何等的迫切,并且在他的祷词里我们也看到了摩西言外之意就是说:过去这几十年里上帝如何成就他的作为,并且在这些作为里摩西都深刻地体验到神的大能,在埃及行十灾、使红海分开、在西乃山领受十条诫命、在会幕里上帝与他说话好像朋友面对面。现在只求上帝让他进入应许之地看一眼,然而上帝却没有应允。我想摩西不只一次这样向上帝祷告,而是多次地向上帝祈求,最后上帝向他回应说:“罢了,你不要向我再提这事”摩西是清楚地听到上帝向他发出拒绝的声音。可能在我们的祷告生活里也有类似的经历,上帝没有应允我们的所求,祷告出去的内容如流出的水,根本没有回应,仿佛上帝不存在一样。这样的经历并不只摩西,以利亚、保罗等众圣徒有,但并不是说上帝没有听到,而是没有蒙应允。这种情况对于基督徒的生命历程而言是一个灰色的地带,可能这个祷告正在为一个病危的孩子得医治,可能这个祷告正在为一个破碎的家庭求和睦,可能这个祷告正在为一个浪子求回归,可能这个祷告正在为一个教会求复兴。这些可能看起来都是非常的好,也能彰显神的荣耀,但就是这些可能非常好的祷告,神却沉默了。当我们需要神的时候,神好像不存在了,为什么?这是许多基督徒走灵程道路上经常纳闷的事。好像神只能跟我分享喜乐却不能跟我分享苦难和人生的低谷。诗人说:“(可拉后裔的训诲诗,交与伶长。)神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人不住地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我从前与众人同往,用欢呼称赞的声音,领他们到神的殿里,大家守节。我追想这些事,我的心极其悲伤”。路易斯在他的《卿卿如晤》写:我们最需要他的时候,神似乎连个影子都没有,因为他根本就不在,不存在。这样说,倒也容易。不过,为什么当我们,坦白说,不需要他时,他却又如影随形,甩也甩不掉?这些祷告不蒙垂听的经历都会导致我们的信仰进入一个周期性的软弱,使我们的灵命停滞不能成长,信仰失去一层生命的活力,好像如死水一样静寂。

上帝为什么向我们沉默不语呢?上帝为什么不向我直接说明他的原委呢?这种冷战状态使我们的精神、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许多女性朋友在夫妻吵架时,她说最怕的就是男人对他的冷战,哪怕打她或痛骂她都比冷战要好。祷告不蒙垂听,使许多基督徒灵命深受挫折。摩西多次地呼求上帝,上帝却没有应允他的所求,反而上帝让他知道他为什么不能进入的原因,在这个事件里我们跟弟兄姐妹展开分享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神是公义的,这是我们祷告的一个不变的根基,所有的祷告都不能偏离这个根基。虽然从人的祷告心态及事件来看,所祷告的合情合理,祷告地连上帝都难以推辞。你看摩西在旷野四十多年,面对那样刁蛮以色列民,废寝忘食终于将他们带到了应许之地,按中国人所说的没有功劳也算有苦劳吧!但上帝好像不尽人情,还是拒绝摩西进入应许之地。原因就是摩西没有听从上帝的吩咐就在米利巴击打磐石。当上帝将这段往事提出来的时候,摩西就无话可说了。在此段事件里我们看到神是圣洁公义、大而可畏的,希伯来书十二章说: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摩西很清楚在此事件里他向他的罪性征服,没有尊神为圣,神虽然赦免了他的罪,但罪的苦味仍然留在他的口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大卫,他在淫乱中所生的孩子却要死去,家里的纷争也不断。大卫迫切禁食为他的孩子祷告,摩西为了能进入迦南地迫切持久的祷告,于情于理上帝好像都要应允,大卫的孩子是无辜的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灾难呢?摩西不是被这群无知的百姓激怒的吗?对!神的恩典赦免了他们的罪,但上帝公义的审判并不会因上帝的恩典就停止审判,人必须要面对自己罪的苦果。受苦节、背十字架、走各各他、天上静默,不就是让我们看到恩典和公义吗?当我们的祷告得到的回应是天上的静默时,我们就要回到神的面前省察自己,回到上帝公义的宝座面前,再一次洁净我们的心。正如雅各所说的:“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有罪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所以人的祈祷首先不能偏离神公义的本性。

第二方面,有时候祷告没有得到应允并不是某一件特定的罪,而是上帝让我们更深地去经历他的恩典,依靠他的恩典。如保罗三次为自己身上的剌祷告,上帝的回应是: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约伯在极重的苦难中向神呼求,天上好像关了门,约伯四处寻找神,却得不到回应。并不是神没有看到、没有听到约伯的苦楚和呼求,而是神让约伯更深地去经历神的恩典,而这个恩典就是一个苦难的过程,通过这个‘恩典苦难’使我们能体验上帝恩典的本性。在客西马尼园基督三次祷告求将苦杯挪去,他的祈求并没有得到应允,而是更深地得到从天而来的力量,接受这苦杯。所以有时候祷告没有得到应允我们不要灰心、怀疑、放弃,反而是因为神要让我在其间更深地体验他恩典的本性。

第三方面:上帝拒绝了摩西的祈祷,然而摩西并没有因此灰心,埋怨;反而是顺服上帝旨意

上山顶眺望上帝所应许的美地。如果是我们可能会说那我也不看了,反正看了也不能进入,也不能享受流奶与密之地,看了反而更加的生气。摩西没有这样做,当上帝说罢了,摩西也说罢了。摩西就不再提此事,照着上帝的话语行事。将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地棒交给了他的接班人约书亚。

顺服上帝是祷告的总结,不管祷告的结果如何,是蒙垂听还是不蒙垂听,但祷告的总结就是顺服上帝,这是祷告后所产生的一个行动。可能这个行动会牺牲你最大的渴望、可能会影响你工作、名誉、地位;按世人的速成、有效价值观来看,我们这样做无疑就是愚蠢无知的表现。然而基督十字架的道理却非如此,十字架是顺服的地方,也是祷告总结的地方,更是得着力量的地方,可能这种力量是世人不曾知道的力量,然而这种力量却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打开了地狱的大门,使那些迷失者回归天家。雅各说:“故此你们要顺服神,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

祷告没有蒙应允,并不能说上帝离弃我们而去,而是上帝借此让他的儿女更深地经历他的恩典,洁净自己的心灵,藉此使我们顺服他,胜过那恶者及老我。如果我们因为祷告没有得到应允,就怀疑上帝的公义、慈爱、恩典的本性,自暴自弃,结果是不但不能从中得到福份,反而失去了上帝要赐福给我们的东西。不蒙应允的祷告更是体现上帝公义和他怜悯要彰显在他儿女的身上,使他的儿女更深地经历他的良苦用心。有一个福音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海滩上的双脚印,在最艰难的时候只有一双脚印并不是上帝的离开,而是上帝以另一种方式与我们同在。

总结:两种选择,两种人生

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聪明的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聪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阿,主阿,给我们开门。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太25:1-12

本段经文是有关基督的再临,这个比喻的前提是基督预言耶路撒冷被毁灭及他的再次降临,门徒问这些事发生有什么预兆没有。耶稣用了二十四章、二十五章回答门徒所提问的。耶稣降临有什么预兆?重要的不是预兆,而是预备好了没有。十个童女迎接新郎,重点是警醒预备。十个人一起迎接新郎,结果却不相同。

1、相似却不相同:这十个童女中有五个是聪明的,有五个是愚拙的。聪明和愚拙的区别在哪里呢?她们有许多的共同性,她们一同被新郎拣选作为他的伴娘,她们有同样的打扮、同样的等待,同样拿着灯迎接新人的到来。从这些行动表明,她们都是情愿、欢喜、爱慕地等待。并且当新郎迟迟没有来到时,她们都困倦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有声音把他们喊醒了:新郎来了!她们从睡梦中醒来,手脚忙乱地整理,其中有五个童女发现自己的灯快要灭,就向另外五个童女借油。故事讲到这里我们看到这五个愚拙的童女,惟一和五个聪明童女的区别就是在于她们没有预备油。当新郎来临的时候,她们存在的共同性顿时消失无踪,并且让她们产生了明显的区别,五个愚拙的童女发现自己的灯快要灭了,她们手脚忙乱不知所措,她们急着向五个聪明的借油,她们慌忙地去油店里购油,回来时门已经关上了。新郎的到来显露出她们的本质。从外表来看她们都是相似的,但在本质上她们却有原则性的不同,而检验她们不同的就是所预备的油,这里的油是什么意思呢?每位解经家都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解释都有他某种意义的存在。根据这个比喻来看我认为这里的油并不是关键,如果我们只关注油的本质,那么我们对这段经文的原意就会变得模糊和矛盾。如果说这里的油是指圣灵,那先前灯里的油又指什么呢?这里耶稣所说的聪明并不是油,而是预备油。重要的并不是油的本质,而是预备的状态。因此耶稣总结这个比喻说: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在教会内也有两种人,愚拙的和聪明的。从外表来看我们都是相似的,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也受到基督的邀请,他们也一同等待基督降临、一同参加聚会、一同读经和祷告,也口说我爱主;可能这群愚拙的人别人也认同他们爱主、热心、有信心、有好品德,他们的口里也绝对不会说出反对基督的话。他们的信仰是一种随机的信仰,是模仿真信仰,当聪明的困倦睡着了,他们也会随机应变,让人无法分辩真伪。他们这样做并不是故意要伪善,而是他们自身也被伪善所欺骗。他们没有真实的体验信仰在他的内心,只是在外表经历宗教的情感,没有内在的预备和改变。从外面看十个童女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差别就是聪明的预备了,这种预备不是外表的,而是内在对信仰的状态。这种内在的预备并不能用肉眼来分辨,可能聪明的有时候也会变得软弱、灵里沉睡、甚至跌倒失败,但是聪明的就是聪明的,当基督降临时,他们就会在人群中被分辨出来,他们是属基督的人,他们要和基督一同坐席。为什么?因为他们预备了。

我们要检验自己,试问自己,我是否预备了?我们不要被外在的宗教经验、某一种经历所迷惑,我们也不要以为自己受到了基督的邀请,也就回应了邀请,并存爱慕的心等侍基督降临就以为可以了,如果我们内在没有预备好,基督降临对于我们的信仰来说就是一种检验和分辨,同时也是一种审判。有相似的外表是没有用的,别人聚会你也聚会,别人祷告你也祷告,别人如此你也如此。这种外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重要的是内在的相同,内在本质的改变,里面的火要被基督点亮,这火是永远不灭的;外表虽然睡着了,但她们里面的火却是醒的。

2、相识却不相知: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从她们呼求的名称来看,她们是很清楚新郎的身份;我们说他们是一群认识新郎的人。新郎没有来的时候,她们跟其他的童女一起等待新郎,谁也不清楚她们是否认识新郎本人,别人一定都认同她们是认识新郎的人,当新郎来的时候,就显露出她们是一群不认识新郎的人。

当基督降临的时候也是如此,许多自认为是神儿女的人将被关在门外,他们也同样的呼求: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这些自认为是神儿女的人,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等行为上的恶人,恰恰相反,他们是一群“敬虔”的人。太7:22-23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从他们呼求基督为主的名称就可以得知,他们对于基督教神学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可能就是神学院的教授、某地区的主教或牧师;或者说这一群人在教会里是不一般的人,他们有外出传道、行异能、并赶鬼。但他们所知的这些知识却不能拯救他们,因为他们没有跟他们所领受的知识产生生命的关联。

改革宗信仰有一个内在矛盾的传统,就是内在的紧张性;从追求认识神的知识上而言,改革宗神学是非常完善的神学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神学系统。特别这几年全国都流行改革宗热,当然这种热潮也留下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改革宗只是片面追求知识、学术的层面,喜欢跟其它教派争辩。这种负面的影响使学习改革宗真理的人自身走向了一个极端。从加尔文开始,改革宗就非常强调内在的改变,也就是今天我们特别要讲的内在的预备,生命的重生。但是对于一个基督徒而言,我是否就是站在聪明这一边的人呢,我们现在是不知道的;只有基督降临时才能分辩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宗信仰内在就产生了一个紧张性,我是否是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如果是,那就意味着我的得救是肯定的,就算在某种情况之下困倦睡着了,基督降临时我也是得救的;如果我不是,我只是一个知道有关基督的人,并且我所知的既便是正统,但这些知识却不能引领我到基督的婚宴上。研究教会历史的人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改革宗信徒一直被得救的问题所困扰---我得救了吗?这就是我所说内在的紧张性,这种紧张性其实是一种向前推动的动力,他改变了人类的经济、文化、社会,推动了一个信徒对信仰的热诚和委身。一旦这种内在的紧张性失去,改革宗信仰就会变成自我为上帝,变成审判其他教会的上帝,觉得我就是教会的上帝。

3、相等却不相果: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十个童女一起等待,但是结果却不同,五个被关在门外,五个进入与新郎同席。主再来时候,可能在我们信徒中也有一群人被关在门外,我们在一起聚会五年了,可能主来的时候我们在一起聚会可能已经有三十年,也有可能我们一生都在等待中离开世界。但是最后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有一群人被关在门外,有一群人会进入羔羊的婚宴,与基督同席。那些被关在门外的人,我想也一定会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也有可能说主啊!主啊,为什么是我呢?我不是在恩典教会聚会了五年吗?不是在恩典教会聚会了三十年吗?为什么某某弟兄、某某姐妹他可以进入你的婚宴,为什么我被关在门外呢?”那时候基督同样会有一个答案给你: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我不情愿在那时候听到我所牧养的信徒在神面前如此地祷告,更情愿你现在就这样祷告。如果你等到那时候这样祷告就太迟了。五个愚拙的童女被关在门外才开始祷告,已经太迟了。现在就是我们祷告的时候,现在就是我们对生命,对内在的预备省察的时候,问一下自己:我是否预备好了?

人总是在寻找某一种理由拒绝信仰,人内心深处的伪善总是将他隐藏,在外面表现的像聪明童女。但是有一天这一切都会显露出来,那时候祷告就太迟了。例如:财主和拉撒路,财主在阴间祷告,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经上记着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现在不祷告呼求神,要等到他降临时祷告,那就太迟了!

你可能为你的人生定下了许多的计划,你说等我的这些计划完成后再祷告吧!再跟随基督吧!有一个财主也是如此,他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了长久的计划和按排,但是在那一天晚上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在世界上所预备的一切都不能让你进入神的国,惟有你内在生命的预备,才能带领你进入。

人的一生都在为各样的事所预备,但你有为生命和灵魂预备吗?人的一生都在等待中,你有为生命的结局等待过吗?是否预备、是否等待,你的选择将让你到达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天堂,另一个是地狱。

读完了这本小册子,我没有提供读经和祷告的方法,但我想说的就是,开始读经和祷告吧!这就是预备和等待。

【作者简介】归原:作者,1998年蒙恩,2000年在圣经专修班进修,2001年开始传道,现任瓯北十字架教会专职传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本网站授权,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聚会讲章

管住自己的舌头——言语五诫

2017-1-13 20:48:44

聚会讲章

十二支派性格解析

2017-1-13 20:49:08

免责声明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文章若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本站将及时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