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施与受」 徒20:33-35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徒20:33-35 「基督徒的施与受 讲员:赖若瀚牧师

2010年6月,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正联手推动一项计划,呼吁美国亿万富翁们将个人资产的至少一半捐献给慈善事业。2001年,小布什总统打算除遗产税时,作为最大受益者的富豪们给予了最强烈的反对,120名美国大富豪联名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请对我们征税。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在请愿书中写道:“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将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和社会平衡。我国近30年来,一些地方财富迅速积累,制造了不断出问题的“富二代”。美国富豪们的财富观与育子观的确值得我们借鉴。

经文:徒20:33~35节我相信在世上的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福气,我们对福气的观念都是世俗的,觉得抓得到一些东西就是有福的。圣经中也有谈到福气,但是圣经中和世俗的福气定义并不相同。保罗在米利都跟以弗所的长老们道别时所引用耶稣曾讲过的一句话:「施比受更为有福」,我想这句话也可说是主耶稣一生的代表。在这句话中,其实我们知道接受也是有福的,只是那是小福,而施予却是大福。一定要有接受的人才会有施予的人,施予的人也才有落脚之地,所以让我们先来谈谈学习接受的两个极端:在这个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懂得接受不懂得回馈、分享,非常的自我中心,生命也不成熟。另一种人是拒绝接受,用尽各种理由拒绝别人的给予,这种拒绝是全面的,而非单对某人某事。为什么这些习惯拒绝他人的给予的人会有这种性格呢?主前第五世纪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做人最高的理想,是在帮助人的时候得到满足,有一种超越的地位。此外接受别人的东西,则是一种耻辱。」他这句话很可能影响了某一些人,让他们觉得接受了他人的给予就是一种耻辱,心态上就觉得自己矮了一截。我觉得若是不去矫正这种心态,有这种想法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去接受别人的给予,有时候自己痛苦,别人也痛苦。其实我们生下来就接受了很多别人的给予,中国人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就是一种得到的福气。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家园,不也是一种领受的福气吗!此外,我们还得了最大的一份给予的礼物,就是我们在主耶稣的面前接受了他救赎的生命。我们接受了主耶稣基督的生命,我们的生命也就会交流,这种生命的交流就让我们有时成为接受者,有时成为施予者。施与受一定要有平衡,甚至施要比受更多,但这并不表示就要拒绝别人的给予。

我们要学习接受的功课:若我们能接受别人施予的小福,也就让别人有积大福的机会,当我们有机会时,就将所接受到的福气再传给那些更有需要的人身上。有时就算我们不是真的有需要,但是有人要与我们一同分享他们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好处时,我们也要接受,因为这就是在基督里的交流,是接受的。我从「施比受更为有福」这经节得到一个结论:福气不一定在乎拥有。施予是"非拥有",当你施予时比接受更为有福,并不是拥有,世人看福气就是在看拥有的多少。所以大家都是绞尽脑汁与能力要去争取,让自己能拥有更多以为这样就是有福。但是我们仔细看那些赚很多钱的人,或是拥有很多学问或是社会地位的人们,他们并不见得是快乐的人,表现出的模样也不像是个有福气的人,但也有些人他们拥有的非常少却是喜气洋洋,乐于分享生命,充实满足的过着生活,看起来是有福多了。为什么常会有这种和大家想的不一样的情形发生呢?因为那些拥有很多的人常常在他们累积财富或名声的过程中,失去了友情,他们心中空虚无法得到满足。所以,主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因为在施予的过程中,心中的空虚会得到满足。“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话。”申3:8人在地上不是全靠物质来过活,人有感情有灵性,若是感情或灵性有所缺欠,这些缺欠是无法用物质来弥补的。一个人要清楚这个道理,他必定要是个成熟的人。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是较为自我,也习惯于接受,不懂得要分享。弟兄姊妹,我们要学习福气不是在乎拥有,就是心灵要长大成熟,由自我的框框跳出,看见神的国度,看见神的需要,看见神的旨意,看见别人的存在,我们才能开始谈论何为施。施比受更为有福,有三点要注意。前两点就是我们先前所说的要学习接受的末狺弇,认识福气不一定在乎拥有。第三点就是我们要做一个施予比接受更多的人。

「施比受更为有福」这句经文,我提出一个定义、两个榜样、三个层面、四个结果:

一个定义:施就是给,给就是放,放就是没了,不再是你的。当你给予之后,就不再记得,若是你所给予的还要别人回馈,那其实你做的并不是施予,而是一种投资或交易。施予是无条件的,主耶稣说你左手作好事不要让你的右手知道,施予后就该忘了。所以中国人说〔施舍〕是很好的,施了就是舍了。

两个榜样:保罗说:「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给你们做榜样... 。」(徒20: 33、34)他是一个施予多于接受的一个榜样,他的人生就是尽量的施予,当然在需要的时候他也会接受别人的帮忙。第二个榜样是保罗时时不忘耶稣所说过的话,学习主耶稣所给的榜样。保罗经常说:你们要效法我,好像我效法基督,所以我们可以从耶稣基督的生命里看得清楚,也从保罗的生命看到他学习主耶稣走上这条施予比接受更多的人生。主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每次我读到这经文就有很多感动。其实主耶稣并不需要如此,他是拥有天上地上一切荣耀的人,他可以行神迹让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但是他从未为自己的需要而行过一个神迹,反而为我们承担了苦楚,这就是一种施予的榜样。

三种层面:第一是物质的层面,施予财富物质这是最基本的层面,但是若只做到这个层面,无法达到施予的精神。若是我们给予别人一些他所需要的物质,却忘了加上我们的感情,这礼物是冰冷的,所以我们要注意在我们给予别人有形的物质上,加上无形的感情;

第二个层面就是感情的层面:感情的给予有时是不需要物质的支持,有时我们只是给别人一个温暖的笑容或是问候鼓励,其实就能给予别人的快乐,这种的施予是要多用一点心思。

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施予就是生命的施予,当然为人舍命的机会不大,所以我将这个层次拉下来一点,有一些我们可以学习施予的机会。例如赦免人,主耶稣说:「父怎样赦免你们,你们也要从心理饶恕别人,正如天父饶恕你们一样。」这就是一种施予。我们本来并没有这种施予,而是从神那里所支取来的,我们应该要送出去,不过这真是件难事。我们经常在自己脑中放入很多囚犯,求主给我们力量,将他们全部释放,这是一种最大的施予。当我们做了这种施予,我们自己也会得到很大的释放。另外宣教也是一种很大的施予,很多宣教士将自己的生命都放在牧场上,不顾自己及家人的需要,忠心默默的在陌生的环境中耕耘,这是我们要极度敬佩的。

四个结果:第一、由自我中心转变到以神、以人为中心,当我们施予时,就有了别人在我们的生命中,很自然的将自己由自我中心转移到以人、以神为中心的思想。

第二、由紧张的人际关系转变为和谐的人际关系,若是和他人相处老是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些什么,或是有人总是想从你身上拿走些什么,这份人际关系就会很紧张,所以要学习在施与受取得平衡。

第三、由积财在地的人生转为积财在天的人生,一个人所做的任何善行主都纪念,这就是主耶稣所说的积财在天,所以在地上为自己所积存的,离开世界时就不再属于自己,只有那些为神的国度所做的,那将是永远存在的。

第四、由缺乏安全感转为以神为丰富的供应,为何不能施予?因怕给予后就没了。诗篇二十三篇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基督徒应知道我们有一个丰富供应的父神,做在主身上神一定报答。我知道第一家建堂还需要经费,让我们学习一种施予多于接受的人生,求神帮助我们能过一种较为简单的生活,为神的国神的义瞻W我们的心,我们的财力。也求主让我们可以多注意我们周围的人的需要,多注意如何在教会中成长。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四日星期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本网站授权,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讲章精选

基督徒的理财之道 (提前6:17-19,箴11:24-25)

2017-3-7 0:05:30

讲章精选

儆醒的守望者们 可14:38,彼前4:7赛62:1﹑6-7

2017-3-7 0:05:48

免责声明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文章若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本站将及时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