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怜悯告白信仰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用怜悯告白信仰

经文:雅各书二14-17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引言:

前段时间,我们家孩子生日时,我们给他买了一个孵蛋器。孵蛋器到货后,我去市场里买鸡蛋,我告诉卖鸡蛋的人,我买鸡蛋是为了孵小鸡。他告诉我,他卖的鸡蛋无法孵小鸡,能孵出小鸡的鸡蛋称为种蛋,必须特殊订购。我就跟他订了五个。在约定的时间,我拿到了那批种蛋。很贵,一颗三元。之后,我就把这五颗鸡蛋按要求放进了孵蛋器里面,并按要求通电、加湿、翻蛋。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孵蛋不需要什么高端的或精细的技术,只要温度合适、湿度合适,其他外在条件合宜,给种蛋模拟一个鸡妈妈怀抱的环境,就应该可以孵出小鸡来的。一般在二十一天时,小鸡就会破壳而出了。但是,我等到了二十一天时,那几颗鸡蛋安安静静地,一点生命的迹象都没有,毫无动静。我又耐心地等了三天,在第二十四天时,我一颗一颗地打破了鸡蛋。结果发现,里面没有小鸡的一丝一毫的影子,全都是坏水。

这次孵蛋经历,历时二十四天,让我认识到一个事实:不是每一个被称为种蛋的鸡蛋都是种蛋。只有能够孵出小鸡的鸡蛋,才是真正的种蛋。

这正好可以类比雅各书的这段经文所要告诉我们的真理:并不是每一个被称为基督徒的人都是基督徒。孵蛋器中的鸡蛋是不是种蛋,要看它能否孵出小鸡来。真正的信仰亦然。其信仰是不是真的,要看他的生命中是否能结出一些明显可辨的果子来。

一、一个设问:这种信能救人吗?(14)

(一)有这样一个所谓的信徒

在这段话的开头,雅各推出一个假设中的人,开始了他的信息。“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请注意这里的用词,“若有人说”——他并没有说“若有某个基督徒说”。这个短语似乎就暗含着一个意思:此人的信仰并不确定。

雅各说,如果有人宣称他相信上帝,宣称自己是个基督徒,但这个人的言行举止却实在不怎么地,该说脏话说脏话,该骗人就骗人,该发火就发火,该自私就自私,那么,这样的所谓的信,有什么益处呢?

这是一个设问句。所谓设问句,就是那种不用回答,就有一个被暗示的答案的问句。显然,作者在此处隐含的答案是,没什么益处。

那么,雅各此处的益处主要是关乎什么的呢?如果有信心没有行为,是不是说我们的祷告就不会蒙神垂听?如果只有口头上信仰的表达而没有相匹配的行为,是不是说,我们传福音就不会有力量?或者,如果我只在嘴上说而行为很糟糕,别人就会因为我的假冒为善而越来越不愿意跟我交往?此处的益处究竟指什么?

在这个设问句之后,雅各紧跟着又给出了一个设问,而这个设问,正好可以回答我们的那个问题:此处的益处是关乎什么的?这后一个设问是:“这信心能救他吗?”

哦!这里的益处,不是神是否垂听我们祷告的益处,不是关乎能不能有效地传福音的益处,也不是关乎会不会有更多人跟我们交往的益处,而是那更大的益处——在审判之日可以夸胜的益处——救恩(参雅二13)。

“这信心能救他吗?”雅各相当于在说:“请问,这样的所谓的信心,真能使信的人得救吗?”那么,对于这个设问,其隐含的答案是什么呢?是“不能使人得救”吗?

雅各给出了设问,但没有具体回答。虽然设问有不答自存的答案,但毕竟到目前,雅各没有明说。悬疑!

(二)区分“信”和“信”

而且,如果这个设问的答案真如它自己所暗示的那样的话,就可能会引起人的疑问:这不是与保罗的教导相反吗?保罗一再据理力争,证明人得救是因着信,不在乎行为,但雅各在这里却暗示,没有行为的信可能不得救。那么,雅各是在跟保罗对着干吗?

这里,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段经文,以及雅各的信息与保罗的信息的关系,我们有必要谈谈“信”。让我们从两个意义上谈信。第一种信,只是对事实的承认,只允许进入头脑并仅仅停留在头脑层面上。第二种信,不只是对事实的承认,还有对事实深度地、与自己相融合地接纳。不只是让头脑承认事实,而是让这种事实下沉,将其接纳到心灵里。

让我稍作解释。在第一种信中,我只是承认某一客观事实是真的,我相信它的存在性、事实性,但此一客观事实与我无关。比如,我相信土星光环是由数量极多的大小不等的石块组成的。我相信这个,但这与我的生平、生活毫无关系。我完全承认这一事实,但这个事实对我一点影响都没有,我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方式,与我对这一事实的承认毫不相干。也就是说,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二十五岁之前,我不相信土星光环是由众多石块组成的,那时的我,坑、蒙、拐、骗样样俱全;但自从我在二十五岁那年相信了土星光环的这个事实后,这个事实就改变了我,我就一下子变得温文尔雅、极有爱心、公义善良。我绝不会因为相信土星光环的某些客观事实,而使我的人品有任何变化。

与此相对,第二类的信就不一样了。它不只是对一个客观事实的承认,相信者会受这一客观事实的支配和影响。举例来说,有人如此说:“我相信,在我口干舌燥时,如果喝了足够量的什么东西就一定得走,而喝了矿泉水就一定会立刻解渴。”当一个人如此表达时,他不只是对这个客观事实的承认,他也会遵循他相信的这一内容。如果他处在口干舌燥的情况下,又不想死,他就会想办法喝到矿泉水,而不让其它进入口。如果这个人一天没喝水,又不想死,但看见矿泉水无动于衷,见了不好的东西反而端起来咕咚咕咚地往肚子里灌,说明他根本不相信上面说的那些事实。

雅各质疑和警告的,是第一类的信仰。这种人只在头脑里相信上帝,但在生活中绝不允许信仰干预自己,绝不允许自己所信仰的上帝介入自己的生活。

再举个例子来说明。你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天,你去了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处。别人都是两个两个地去的,而你就一个人。你进了大门,在取号机上取了号,排队轮到你后,你手里拿着照片,对工作人员说:“我要办驾驶证。”他们会跟你说什么?他会说“好”吗?不!他会告诉你:“你应该去交通局办驾驶证,我们这里是民政局。”如果你向工作人员求情,请求他们给你变通变通,在这里把驾驶证给你办了,他们会如何?对方会告诉你说:“不行,你别在这里浪费时间了。民政局和交通局是两个部门,我们这里只管办结婚证,不管办驾驶证。”不同的部门,办理不同的事务,交通局和民政局是独立运作的两个部门。

雅各谈到这类所谓的信,这种人的信仰和他的生活,就好像是两个独立运作的部门一样,各不相关。“你怎么这么干?你怎么这么说话?你不是信耶稣的吗?”“是的,我确实信耶稣。但那是我的信仰。信仰归信仰,生活归生活。”在他里面,信仰和生活,是两个独立运作、互不沟通、互不干涉的部门,它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通信往来。

至此,我们可以说,雅各所对抗的,并不是保罗,而是教导错误信心观念的假教师。这些假教师似乎很熟悉保罗关于“单单因信心称义”的教导,不过,他们对保罗的看法只是一知半解。也就是说,雅各在这段经文中所提出的看法,绝对不是保罗的观念,而是错误的对保罗因信称义真理的理解。

那么,让我们再次面对上面雅各提出的那个悬疑:如果一个人的信心无法驱动他的行为,这样的信能救他吗?接下去,雅各给出的不是这个悬疑的明确答案,而是一个具体的、只有信仰之名而无信仰之实的人的例子。

  二、一个重要的例子:怜悯(15-16)

有一个缺衣少食的人——经文说是“弟兄或是姐妹”,可见是主内肢体——登门求助一个所谓的基督徒。而此基督徒表现得非常属灵,为对方祝福,愿意让上帝赐对方平安。这似乎暗示,这人在神学上是正确的。不但如此,他还愿意为对方当下的缺乏祷告:“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看到了,这个人不但在天上的维度上,他的祝福是正确的,即使在今世的维度上,他的祷告也是正确的,而且并不空泛,不只是泛泛地祷告说“愿神供应”,而是非常具体地为那个人的缺乏祈求。

然而,问题是,他没有实际的行动,他没有具体地给对方提供衣服蔽体,提供食物充饥。他欠缺的是,抬腿走到自己的衣橱和厨房,伸手取出自己的衣服和食物,跟那位不幸的弟兄或姊妹分享。他的神学可能是正统的,他的祷告也似乎无可挑剔,但无疑,他的行为是错误的。

雅各说:试问,这样一种只有口头上的正统的信仰,有什么价值呢?不能够支配行动的信仰有什么益处呢?信仰部门说:“愿神赐你平安,愿神使你丰衣足食。”而生活部门却说:“我的东西我做主,你去其它地方找吃的东西吧。”这样的一种信,能使人得救吗?

三、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样的信是死的(17)

(一)假信

雅各在17节结束了那个设问的悬疑状态,给出了结论,他说:“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这是对14节的设问句所隐含答案的明确回答。那个设问句:“这信心能救他吗?”这里的回答是显然的:“不能。”“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雅各说,这样的信心与救恩无缘。

那么,如果这样,因信称义的位置在哪里?

我刚信主的时候,为因信称义的真理喜乐了那么一段时间。那位上帝什么也不要求我,只要信祂,天国永生之福就属于我!但一段时间之后,就越来越发现,这个信仰里的水似乎很深。越来越感觉,“信”好像是基督教给人设的一个圈套,以“信”诱使人入教,一旦进来了,就不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了。必须得出席礼拜,必须努力爱别人,必须奉献……就如今天某些电商平台推出的零元购一样,宣称其某些商品不要钱,但你点击链接进去之后发现,这原来只是一种营销手段,或者商品的运费很高,或者让你转发十个群、且获得二十位支持者,或者有其它要求。总之结果是,要么你高价购入了那个商品,要么你在大力替他们做了半天广告宣传后放弃了这次购物。这不,保罗说,只要信就必得救。而雅各在这里却明确地说,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把保罗因信称义的观点与雅各这段经文放在一起,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前者是局、是圈套,后者才是实情。

让我们来看看,死的信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信心。

如果一个人的脖子上挂着一个标签,上面写着“活人”,但这人却毫无活人的征兆——无呼吸、无脉博、对外界的刺激毫无反应——那很显然,这个人就是死人,而他脖子上挂的那个牌子上写的内容是假的。信耶稣的人,就是重生的人。重生的人,就是拥有基督生命的人。这样的人,现在活着的应该不再是他,乃是基督在他里面活着(加二20)。在上面雅各举的例子中,如果一个人宣称拥有基督的生命,但竟然毫无基督的怜悯心肠外显出来,那么毫无疑问,这人的宣称是假的,就如死人脖子上挂着的那个牌子一样。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雅各绝对没有废弃了信的价值。雅各一开始就没有说,只是信就无法得救,而是“若有人说”——如果你的信是这个样子的话。因信得救的说法绝对没错,“信”绝不是基督教信仰所设的一个圈套!雅各完全承认只要信就能得救的真理。在这段经文中,他的重点绝对不是信心还需要加上行为,而是没有行为的所谓的信,是一种假信。保罗和雅各对信心和行为的了解,及对这两者与称义之关系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雅各在这里所重复强调的,并不是必须要有行为外加在信心之上,而是真实的信心一定会支配相信者的言行举止,一定会产生与信心相应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信上帝,但他毫无敬虔行为的外显,那么这个人其实根本就不信。

(二)为什么要以怜悯为例?

让我们再次思考15、16节。辨别信仰,真信还是假信,可供参考的方面很多,为什么雅各在这里要以怜悯为例?因为,信耶稣,就是极需怜悯的我,与满有怜悯的神相遇了。

神是怜悯的神。

在出埃及记三四章6节,神如此自我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

耶利米哀歌三章22-23节说:“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每个早晨,我这个污秽不堪的罪人之所以还活着,还能感受早晨空气的清新,那是因为“祂的怜悯不至断绝”。

路加福音一章78-79节,是撒迦利亚谈到救主降生时的感恩祷告:“因我们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让圣子的光照射到人间,是因为神怜悯的心肠。

马太福音十四章14节说:“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病人。”这位救主虽然专为赐人属天的祝福而来,但也经常医治人肉体的疾病,而且是在极其繁忙之中,因为祂是怜悯人的神。

可见,信耶稣,就意味着,你,一个需要怜悯的人,遇见了愿意怜悯的神。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雅各的逻辑并不复杂:人信耶稣,他就等于蒙了上帝的大怜悯。而如果一个人宣称,被一位伟大的神以极大的怜悯怜悯了,依然对人没有怜悯心,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事啊!他的头脑被信仰部门掌管着,但心却被生活部门掌管着。这个人的嘴受信仰部门的指挥,能发出正确的信仰告白,谈论着正确的关于神的教义,而手和脚却被生活部门指挥,对贫穷者无动于衷,这样的所谓的信心,有什么价值呢?

真的体会了那位伟大的怜悯者所怜悯的人,很难不生发出怜悯心来,除非你相信的宣告是假的。孵不出小鸡的鸡蛋,不是种蛋。结不出怜悯的果子的所谓的信徒,是死的信徒。

至此,让我们看到,还不是头脑相信和心灵相信的问题,也不是两个部门的问题,而是真信和假信的问题。在雅各那里,并不存在一个人的信仰与生活协调不了的问题,只存在真信和假信的问题。广告部的宣传如果和产品部出来的实际产品不符,说明广告部的宣传是假的。所以,雅各在此对照的不是信心与行为,而是有行为的真信心与没有行为的假信心。

  结论:

让我们整理一下这段经文的思路和重点。

一开始,雅各提出一个问题:没有行为的信心,能救人吗?之后,具体地,他以怜悯为例,让人看到了无怜悯心的所谓的信徒的虚假。最后,雅各给出一个结论:没有行为的信心,是假的。

雅各这一大段话,这段经文,加上下一段经文——18-26节,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总结:请你用“像耶稣”,来表达你“信耶稣”。具体在今天的这段经文——14-17节中,就是请你用像耶稣一样的对人的怜悯,来发出你的信仰告白,向人表达你是一个真正相信耶稣的人。

这段经文的话题是可怕的,但对我们来说是及时的。感谢主,把罗马书赐给了我们,让我们知道,我们之所以得到救恩完全不关乎我们的行为。感谢主,把雅各书赐给了我们,提醒我们要时常来到神面前体检,检验我们灵命健康的程度。在这段经文下面的20节中,雅各呼吁“虚浮的人”:“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他似乎在焦急地问我们:“你愿意体检吗?你愿意用我从上帝所领受的启示,给你的灵魂做深入体检吗?”

感谢主,在耶稣基督面前——这位满有怜悯的救主面前,你永远不要惧怕体检出令你绝望的结果来,你的灵魂里没有什么疾病是祂医治不了的。即使你发现自己没有怜悯心,只要你转向祂、愿意被祂医治。

【作者简介】李玉成:作者,目前在北京牧会。一个有着很多挣扎的基督徒。在信仰上常有软弱,却被埋下一个信念,以至于固执地认为,如果不尽心尽意尽力地追求耶稣(认识祂、爱慕祂、服事祂),人就不如没有活过。如此认定,就如此竭力使自己的行动向着标杆,或跑、或爬、或蠕动。常品尝天路客的艰辛,却也常经历福音的大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本网站授权,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释经讲章

以福音方式待人

2020-3-21 23:44:03

释经讲章

求主差遣门徒拓展神国

2020-3-21 23:44:17

免责声明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文章若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本站将及时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