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本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神迹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圣经文本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神迹

我在幽暗地带好不容易才看见一点光亮,各种兴奋,各种迫不及待,我能不没日没夜思考,没日没夜写作吗?理所当然,我不过是人,我能不升起一种喜悦和傲慢,傲慢到以为所有看不见光亮的人,都是无知吗?每天看见,每天骄傲,每天反思,我知道我在我死去的那一天,我依然很无知,但我努力过了。

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一年只读一到两本书,他可能是真的在读书;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一个月读十本书,一年读了一百多本书,他肯定不是个读书人,可能他是开书店的,可能是靠写书评挣稿费的,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吹牛。这也是人性的一面,因为一个人再有钱,官儿再大,也不如吹牛说自己是读书人来得雅致啊。

读书何其难,比如中国人很难把康德这个人的思想读进去,是因为康德不思考国家向何处去,而是思考一个人的人性意义、知识意义、伦理意义和审美意义,从头到尾康德都在一个人的范围之内思考。而我们这些中国人从小就接受儒家的观念秩序,人活着的意义是要治国平天下。所以说,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意识,很多最优秀的中国知识人也无法摆脱这个问题陷阱。

康德的个人生活也是如此,他一辈子仅仅生活在格林斯堡,从未走到别的地方,这个像钟摆一样生活,每天下午3点准时散步的德国人,这个身高不足1米60的德国人,这个出生的这一天就受洗归入基督之名,并且名字就叫作以马内利的德国人,在我的眼里,是人类思想史上排名第一的思想家。

我读康德,今年是好多年头。以我的阅读经验,如果不足够理解基督信仰的传统秩序,如果不理解中世纪的神学流变,如果不理解中世纪晚期唯理论的兴起,如果不理解作为对唯理论的批判的经验论的兴起,根本就不可能理解“具有综合批判的纯粹理性的”康德,他的三大批判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就是天书。

我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能把康德读进去,仅仅是因为我之前花了十几年时间细读圣经话语,终于在观念秩序的意义上理解了圣经话语对欧美思想家的先验影响。这构成了阅读的问题意识,一旦带着问题意识去读康德,就容易读进去了。

反过来看华人圈子里一批优秀的学者对康德的理解,就显得非常有意思。就我对国内研究康德文献的了解,熊十力先生有想了解康德的愿望,但他没有开始,就掉进佛教的唯识宗里面去了。他的学生牟宗三、唐君毅花过大功夫研究康德,但一生没入门,应该是被他们的老师的观念秩序带错了方向,都是努力要把康德的思想往佛教里面压缩。邓晓芒老师只读懂康德思想向下延伸的秩序,这与他缺乏明确的基督信仰,对圣经没有深度研究有关。李秋零老师的问题在于拿康德解决中国问题,属于西体中用。俞吾金写了很多康德研究文章,没有一篇入门。话这么说了,中国学界什么时候能够大致理解康德,什么时候就开始形成知识的涌现秩序,什么时候就能理解真正的自由是什么。在此之前,我们不可能变成知识的发现者,只是一群知识的消费者。我们也不可能理解真正的自由,只是在消费自由。

所以我读书写作,自己给自己设定了“三个回到”的标准,第一是回到圣经,第二是回到个人,第三是回到观念秩序。

说起回到圣经,我想起一个基本的体验,汉语学术写作一定要彻底口语化,把所有与古典词汇有关的概念和意义全部用口语置换掉,然后用长句式通过多重从句的结构尽量把意思表达清楚,以此完成逻辑、意义、方法、词语和句式的复杂建构。只有这样,汉语才能逐渐转变为一门科学的语言,而不是此前的混沌、模糊和故作深沉的浅薄。

我这么说并不是否定古汉语表面的美感,而是要强调语言学的基本路径,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流变,都是从书面语向口语的演化。因为语言的最初形态就是口语,最后形态也是口语。

对圣经传统比较了解的人会发现,圣经作为一个写作的文本,从一开始就是口语写作。要知道《约伯记》写于公元前2000年,《创世记》写于公元前1000年,即使是新约的《马太福音》,也写于公元一世纪。而在这个时候,中国人的口语方式和书面写作方式还处在完全脱节的状态,读书人写的文章老百姓看不懂,写作成为一个狭窄的小圈子,不仅封闭知识的涌现,而且封闭人们的阅读。

圣经的写作完全不同,一方面记录了人类永远不可能完全理解的复杂内容,但另一方面其语言风格却又是典型的口语写作,可谓老少咸宜,丰俭由人,从语言层面看没有任何阅读的技术门槛,任何一个人都能听懂,都能读懂。纯粹从人类写作历史的流变来看,圣经写作才是真正的神迹,而且是这个世界上能够被每个人都看得见的最大的神迹。没有之一。所以很多优秀的文学家到最后只读一本书,这就是圣经。比如福克纳这个人就说,他一辈子都在阅读《旧约全书》,这是他写作的指南。

【作者简介】苏小和,基督徒诗人、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苏小和在《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周刊》、《新京报》、《东方早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开设书评和人物专栏,与王晓渔、戴新伟、成庆等人发起运作《中国独立阅读报告》,倡导公民社会常识阅读,影响了海内外一批真正的阅读人群。部分商业案例收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案例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本网站授权,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灵性关怀

你凭什么要人尊重

2018-7-6 20:52:18

灵性关怀

如何正确对待犯罪的信徒?

2018-7-9 23:30:31

免责声明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文章若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本站将及时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