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华森有一本小书《山上的基督徒》(A Christian on the Mount:A Treatise Concerning Meditation)专门谈论默想的话题,我们找到其中的一些片断,汇成一篇,分享给大家。盼望他的文字能鼓励我们在这个凌乱嘈杂的世代,更多安静默想上帝的话语,以使“恩典的果实繁增”。
1默想是信仰生活的滋养
恩典产生因神而有的喜乐,喜乐产生默想。默想是一个本分,在其中构成了信仰生活的要素,并且是滋养信仰生活的重要命脉。诗篇的作者表达敬虔之人如何每天实行默想这个蒙福的本分,他说到:“昼夜思想他的律法”(诗1:2),而非有时会中断。神允许我们有时间呼求。他准许一些放松,然而当圣经说到敬虔之人昼夜默想,这个意思是经常性的,也就是他非常熟悉这个本分。
不住祷告是神的一个命令(帖前5:17),意思是我们不会总是在祷告,但我们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祷告。我们在旧约的律法中读到,有被称为“经常献的”祭(民28:24),并不是以色列人除了献祭之外什么都不做,而是他们设定每个早晨和晚上献祭的时间,因此它被称为常献。
敬虔之人被描述为昼夜默想,那表示他经常做这个工作,他对默想不生疏。因此,从这产生的原则就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是一位默想的基督徒,默想就是咀嚼我们所听见的真理。默想就像浇灌种子,它使恩典的果实繁增。
2默想是灵魂的翅膀
默想是人让自己隐退。当一个基督徒默想时,他必须使自己向世界关闭起来。世界会腐化默想,所以基督独自上山祷告(太14:23)。当你要默想时,去一个隐僻的地方。“以撒出来,到田间默想”(创24:63),以撒把自己隔离起来,藉由默想与神同行。撒该有心要看见基督,所以他离开人群,“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路19:4)。因此,当我们要看基督时,我们必须离开世上忙碌的人群,我们必须藉由默想的隐退爬到树上,在那里我们会有最好的属天视野。
世俗的音乐不是使我们沉睡,就是使我们在默想中分心。当一颗沙粒跑到眼里,它便阻碍了视野。正因如此,当世俗的想法如同沙粒进到心里面——心就是灵魂的眼睛——它就不能藉由凝视而坚定地仰望天。如同亚伯拉罕要去献祭时,“他在山脚下离开他的仆人和驴”(创22:5)。
所以当一个基督徒要上山默想时,他应该在山脚下放下所有世俗的束缚,好使他可以独处,然后转向天。如果鸟儿的翅膀充满污泥,它便不能飞翔。默想是灵魂的翅膀,当一个基督徒沾满地上的污泥时,他便不能展翅飞到神那里。
3默想是与神交谈
当圣伯纳(Bernard of Clairvaux)来到教堂门口,总是习惯地说:“我的世俗想法请留在这里吧,好使我可以与神交谈。”所以,何不向你自己说:“现在我要默想了,喔,所有空虚的想法请留在后面,不要跟进来!当你上山默想时,请留意不要让世界跟着你并使你从高峰摔落。因此,心必须让自己退隐,心必须把门栓上,不让世界进来,而你也必须认真并郑重地专注于神。
的确,希伯来文“默想”强烈表达追忆和汇集思想之意。默想不是一个粗略的行为,仅仅对信仰有一些短暂的想法,就像尼鲁斯犬来回奔跑之后就跑走了,而是必须在默想中把心放在目标的对象上,浸透思维。世俗的信徒放任他们的思想上下徘徊,而非专注于神,就像鸟儿从一个跳到另一个枝头,没有固定待在一个地方。
大卫是一个专注默想的人,他说:“神啊,我心坚定”(诗108:1)。在默想中,心思必定停在目标的对象上。一个人快速乘车经过一个城市或乡镇,他没有注意任何事;但是,一位艺术家欣赏一件稀世的艺术作品时,会仔细观看它的整个描绘,观察它的对比和比例,留意每个阴影和色彩。一个世俗、心思摇摆不定的信徒,就是那个旅人,他的思想快速乘车经过,他没有留意有关神的任何事情;一个有智慧的基督徒就像那位艺术家,认真地观看,并且思索有关信仰的事情。
4默想是基督徒的本分
默想是每位基督徒被赋予的本分,对此无庸争辩,但它不是随心所欲的。这位吩咐我们要相信的神,同样吩咐我们要默想:“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书1:8)。这些话语虽然是对约书亚所说的,但它们与每个人都有关,如同对约书亚所发的应许,与所有信徒都有关(比较书1:5与来13:5)。所以,这个对约书亚所发的命令——总要昼夜思想这律法书——也是所有基督徒都应该接受的。因为神的话语真的主导一切,所以他的旨意必须被遵守。
然而,默想被大多数人反对。我们可以断定它是一个美善的本分,因为它能抵抗堕落天性的洪流。正如人会说:“你可能知道,信仰是正确的,但尼禄逼迫它”。所以“你可能知道那是一个美好的本分,但心抵抗它”。我们从默想中自然发现一件奇特的事情,就是我们快快聆听,但慢慢默想。如果一整天想着世界,就感到快乐,至于圣洁的默想,就像发自忏悔的苦行,心与这个本分争论和争吵。
现在除了世俗的心不愿意,真的不需要其他理由证明这个本分是美好的。这个本分的实例就是“舍己”(太16:24),舍己如同天堂是需要的,但心中升起对它的反抗是什么?什么!否认我的理智,成为个傻瓜,好使我可以是智慧的!不!不仅否认我的理智,而且否认我的义?什么,把它丢下水,并在基督美德的浮板上,游到天上?……所以舍己是与默想的本分一起进行的。
5默想不仅仅是记忆
默想不只是记忆。亚里士多德称记忆为灵魂的抄写员,它定下并写下所有已做成的事。无论我们读到或听到什么,记忆都会记载。因此,神做一切奇妙的工作,以便它们可以被记得。默想和记忆之间似乎有某些类似和相似,但我认为它们有两方面的不同。
首先,默想比单纯的记忆更加甘甜。记忆是锁住一个事实的盒子或橱柜,默想是品尝它的上顎。记忆好像约柜,在其中储存吗哪,默想好像以色列人把吗哪吃下去。当大卫开始默想神,这就“像吃饱了骨髓肥油”(诗63:5)。如同在玻璃杯里的甜酒和喝下去的甜酒之间有许多不同,真实的记忆和真实的默想之间也是如此。
其次,记忆真理却没有认真默想它,只不过是创造另一天悲哀的故事。当一个人即将离世,想到他记忆了许多关于基督的卓越概念,但从未有恩典去默想它们,因而生命被它们转化,那会有什么安慰。一篇被记住的讲道,但没有对它反复思考,将仅仅用以增加我们被责备的理由。
6默想与实践相连
实践你所默想的。“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书1:8)。默想和实践就像一对姊妹,必须手牵手一起走。卡西安(Cassian)说:“默想的生活若没有实践就不能完全。”
我们在圣经中读到天使有翅膀,翅膀底下有手(结1:8),它可能是这个真理的一个象征。基督徒不仅藉著默想的翅膀飞翔,而且必须实际遵行,在他们的翅膀底下必须有手!
默想的终点就是行动。我们不仅默想神的律法,而且行走在他的律法里(申28:9)。无此,我们就像那些诺斯底派的人,空有许多知识,在生活中却是荒淫的。基督徒必须像太阳,不懂发出热度,而且绕著世界环行。信仰的情感藉由默想被加热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起而环行,在顺服的层面上规律移动。在默想的火增温之后,我们更适于行动。默想是敬虔的生活,实践是默想的生活。据说纳西昂的格列高利因为实践他自己的讲道内容而受到尊崇,而一位敬虔的基督徒必须实践他自己的默想。
7默想使神的话语产生益处
默想使传讲的话语产生益处,它使话语对人的良心产生功效。如同蜜蜂吸取花蜜,藉由默想我们吸出真理的甘甜,默想不是把肉送入口里,而是咀嚼它吸收它营养;它不是像耳朵接受了最超越的真理,就能滋养我们的灵魂,而是要藉由默想消化它们。被倒在滤网的葡萄酒一滴也不留。许多真理流失了,因为牧师把他们的葡萄酒倒在滤网里,成为流失的记忆,也变成飘散的心思。
默想就像一场大雨流到一棵树的根部,使它结出果子。神圣的默想激发情感,“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诗119:9)。我们的情感之所以对属天事物冷淡,是因为我们没有在神圣的默想中用火加热它们。默想基督超越的美丽会使我们对基督的爱燃烧起来。
在默想中会有一个转化的力量,使我们去喜爱属灵的事物。我们通常默想那些我们所爱的事物。纵欲的人思念他的享乐,贪婪的人思念他的钱袋。如果我们爱慕属天的事物,我们会更多默想它们。许多人说他们不能默想,因为他们想做的是记忆,但难道他们不想要感情?如果他们喜爱神圣的事物,他们会持续研读和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