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人来说,在生活中出错、犯错,似乎再常见不过,但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与过失,每个人的选择则不尽相同;有人选择遮掩、逃避、打圆场,甚至倒打一耙;有人却能选择勇敢正视、大胆承认,选择在众人面前真诚地袒露。
保罗说:“你们听见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人更加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加1:13--14)保罗竞如此毫不掩饰地袒露自己有过的“污点”,他这样做是要众人效仿他吗?是在炫耀自己吗?当然不是。
保罗以传福音为己任,为的就是“多得人”(参林前9:19)。为叫人相信他所信、所传讲的是“真”,他就必须拥有真诚的品质,并“真”到将自己的“短”袒露出来,用自己“不光彩”的过去作为“教材”,引人归主。面对如此真切、真情的表白,还有谁能对他所宣讲的“真”报以推诿的态度呢?
保罗对“真”是情有独钟的,说真话是他行事为人必备的品质(参林前14:25;林后9:6;弗1:17;西1:6;帖前1:9:提前2:7)。他说:“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罗马书9:1)
纵观归主前后的保罗,都是真实的保罗。换句话说,当初逼迫基督徒的是真实的他;在进大马士革的路上与复活的主相遇后即刻悔改转变、悔改的是真实的他;如今在各地传福音的,更是真实的他。
在《提摩太前书》2章7节中,保罗告诉福音传播者一个真切的道理:你要做别人的师傅、老师,去教导别人,就要让别人相信你所讲的是真道。这一切,都离不开传讲者的“真”--我来到你面前,向你传福音,是我被“真”所感动。我要以我生命的“真”来感动你,而这“真”包括了不避讳自己的“短”。“我没有撒谎;我所做的都是真的!”(提摩太前书2:7现代中文译本)为此,我让你们看看,从前那个福音的死对头扫罗,如今已经成为归向基督的保罗。既然像我这样的人都可以被改变,那么复活的主一定能够改变你们。
我们再来看两则小故事。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在一场大型演唱会进行到高潮时,突然停顿下来,举座哗然,连乐队也停止了演奏。这时帕瓦罗蒂说:“对不起,我忘了歌词,请大家原谅,希望大家再给我一扶表演的机会。”事后,有人告诉帕瓦罗蒂:“你完全可以做做口形,观众肯定会认为是麦克风出了问题,谁都不会怀疑是你出了错。”可帕瓦罗蒂却笑笑说:“如果今后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同样会认错。”
这种真诚在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身上也同样可见:他曾经在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作学术报告时,接连以三个“不知道”回应学生提出的三个尖端问题,这无疑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到意外。这位诺贝尔奖得主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既没有“明知不答”的矫揉造作,也没有“卖关于”似的故弄玄虚。
我们应当敢于承认自己的有限,坦然面对自己的“无知”。“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箴言12:19)“真”能叫你立足于世,叫你取信于人。帕瓦罗蒂坦然忘记歌词,赢得的是全场热烈的掌声;丁肇中在“三问”中坦然自己“三不知”,获得的是学生对他加倍的敬重。他们的形像不仅未受到影响,反而更让人们看到了他们身上那宝贵的“真诚”。
我们不可能事事成功,跌倒与犯错在所难免。然而,我们万万不得在“真”上有所闪失。一次谎话、一件“伪劣”产品,或是一次虚伪的“表演”,都会冲垮、否定你曾有的“真”。我们应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短”,必要时以坦露自己的“短”来警示他人,在神面前还原一个真实的我。坦诚做人,坦诚做事,“用爱心说诚实话”(参以弗所书4:15),活出真实的人生。
《天风》2014年10期33页伦理经纬,作者:四川神学院院长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