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去丽江旅游,在美丽的江边,看到一个男孩牵着一头白色的马在做生意,他希望游人与马合影,从中可以赚取几个零钱花。为了招揽顾客,他使出浑身解数,在马背上跳来跳去。
出于好奇,我问:“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似乎旱有准备,张口就答:“白马王子!”
呵呵,我应该早就想到呀,他的确骑在一匹白色的马上。
男孩并不怕生,于是就有了我们与他之间的一段对话:
“你这年龄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读书?哪有赚钱好!”
“那赚钱为啥?”
“建房!”
“建房又为啥?”
“娶媳!”
“娶媳又做啥?”
“生娃!”
“生娃为了啥?”
“放马!”
……
回程的车上,大家都为这孩子感慨,七嘴八舌开始论断。趁着兴致,我也说了一句“颇有见地”的话:“贫困不是因为对生活的无能,而是因为对生活的无知和麻木。”
正当我们沾沾自喜于自己的高见,居高临下地享受着批评别人的快感时,同行的一位貌不惊人的女士说了一句话:“请不要打扰他人的幸福!”声音不大,却一下子震住了整个车厢。
听了女士的话,我不由得为自己的“见地”惭愧起来,也许在我们看来,男孩沉浸于马背上的欢乐和得到一些零钱的窃喜,是缺乏远见与理想。但就一个十余岁的孩子及他所在的环境而言,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快乐与满足?
由此,我想起了另一件事:邻家孩子考上了大学,那只是一所很普通的大学,但全家人依然十分欢喜,父母夸儿子比爸妈有出息,是家里的状元。此时,刚好来了一位父亲单位的领导,有事找父亲,一听大学的名字,就毫无顾忌地叹息:“唉,这算啥大学?上了也没用!”言语间充满着不屑。于是,邻家所有人的目光突然黯淡下来,才有的幸福和甜蜜,被打扰得荡然无存。
异彩纷呈的自然界中,即使是同树之叶,也没有一片相同;熙熙攘攘的人类社会中,生活的差异客观存在,富贫、智愚、美丑……每个人因身世际遇不同,而各自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故事。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接着各自乐意的方式生活,不必艳羡他人,也不必轻看别人。因为耶稣说:“人的生命不是以拥有多少财产来衡量。”(路12:15新普及译本)同样,人的价值也不是以拥有多少知识来衡量的。人的幸福,原本就与荣华富贵、名誉地位关系不大,而可能最有关的,是你持有什么样的心态。
幸福也是一个人的隐私,值得别人尊重。人们多以自己的感觉和价值观来推测他人是否幸福。“子非鱼”的故事,即可窥其一斑。事实上,或许你认为痛苦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却是一种幸福。
因此,无论何时,当记得保罗的忠告:“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赴。”(参以弗所书4:29)请记得他人的幸福,请匆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