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查经--(五、呼召最初的门徒)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第五讲、呼召最初的门徒(4:14--5:39)

一、在加利利传道、教导和医治(4:4--44)

1、圣灵和能力(4:14--15)

“耶稣满有圣灵的能力,回到加利利。”(4:14)加利利,是主耶稣事奉的起点,也是神在世界历史中展开新行动的起点。神的大能和公义,在加利利,透过主耶稣的行动而变得可见。

在“回到”加利利之前,他去过约旦河、沙漠和耶路撒冷,为传道事工做准备。在约旦河,他接受洗礼,圣灵仿佛鸽子,降在他的身上;在沙漠,他被圣灵充满,胜过了魔鬼的试探。从旷野、高山,直至耶路撒冷,用神的话语,识破魔鬼的重重陷阱。

当他回到加利利的时候,并非农锦还乡、前呼后拥。然而,令这一切黯然失色的是,当他在会堂教导人的时候,圣灵的同在,让他话语中带着权柄,饥渴慕义的人们很久没有听见这样的“恩言”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名字一下子传遍了加利利,人们都对他赞不绝口。

“圣灵”与“能力”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新约中几处经文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首先,是彼得在哥尼流家的讲道:“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徒10:38),听众都熟悉起初神以圣灵和能力膏抹耶稣的情形,这是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他们都是见证人,见证了耶稣富有权柄的教导、医治。

如今,圣灵的能力也同样覆蔽在门徒身上:“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可以说,整卷《使徒行传》就是记载被圣灵充满和引领的众使徒、传道,大有能力、放胆传福音的历史,这也是为什么《使徒行传》常常被称为“圣灵行传”的原因。

保罗也经历了“圣灵”和“能力”之间的奇妙的关联:“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是和大能的明正。”(林前2:4)

2、先知的信息(4:16--30)

圣灵和大能的明证,首先体现在耶稣的教导中。他“在各会堂里教训人”(4:15)。《马可福音》中讲述了耶稣的教导给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众人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1:22)

耶稣的教导,他口中所出的恩言,令众人惊奇和称赞(4:15、22),同时,让一部分人,比如这里会堂的人,因嫉妒、担心而紧张、不安(4:28),福音从来就是如此。

教导的地点,是在他的家乡拿撒勒的会堂。会堂,是主耶稣第一次讲道的地点,也是早期基督教会传讲福音的主要场所。在安息日,人们都聚集在会堂中,参加崇拜。会堂敬拜包括唱诗、诵读公祷文、读经、讲解经文、祭司的祝福。

主耶稣第一次宣讲的经文,出自《以赛亚书》61章,这是一个关于弥赛亚末世救思的预言:有好消息要报给贫穷人,被掳的人要得释放。现在,“神悦纳人的禧年”的救恩,藉着耶稣的职分临到这世界上,特别是这个世界上的四类人:贫穷的人、被掳的人、瞎眼的人、受压制的人(参4:18--19)。

贫穷的人:在《路加福音》中,“贫穷的人”既是指物质上的贫穷,也是指灵性上的贫穷,特别是指那些被排斥在救恩大门之外的外邦人,他们没有律法,没有先知,没有尝过恩典的滋味,他们一无所有,是实实在在的穷人。然而,在“尊主颂”中,已经预言他们的地位将要被反转:“叫卑贱的升高,叫饥饿的得饱美食”(1:52--53),在“平原宝训”中,主耶稣宣告的第一福是“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6:20)。

被掳的人:谁说只有在战争中成为战俘,才能称作“被掳的人”,我们都曾是被掳的,撒旦捆绑我们,罪的权势让我们成为被掳的人。《罗马书》中描述的被罪捆绑的状态,是每个人都熟悉且经历过的:“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7:23—24)

耶稣的宣告、教导,让被掳的人得释放,瞎眼的人得看见,压制的人得自由。“有什么活物像人这样遭受破碎和压制,然后又得到耶稣的医治和差遣呢?”(奥利金)

“禧年”意味着什么?在《利未记》25章8--54节中,禧年是圣年,“在遍地给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25:10),奴仆在禧年被释放,土地在禧年要休耕,葡萄树在这一年也不可剪枝和修理,人要吃大地自出的土产。禧年的制度源于创造之主恩典的眷顾,连大地也要歇息,享受安息,何况人呢?“禧年”的意义在于人活着,不是一味地攫取、无休止地压榨人与土地,而是要心存敬畏,知道自己不过是管理者而已,要按照创造者的心意,给人和土地喘息之机;同时,“禧年”也称为“圣年”,是神怜悯创造物的记号,要我们知晓神恩慈的心肠,而善待身边的人、动物、土地、自然,爱护我们所置身其中的天父的世界。

在以赛亚先知的预言中,“禧年”是拯救和释放的信息。贫穷人、受压制、受奴役的人得到安息和自由,是神恩待、眷顾人的记号。如今,在拿撒勒的会堂中,这一救恩的“禧年”,在耶稣读经的那一刻,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当他读经完毕,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众人都“定睛”看他,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他们听到了一直渴望看见,却真实地发生在他们生命中的事件:“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4:21)

然而,“定睛”看耶稣的拿撒勒人,经历了从“称赞”到“怒气满胸”的戏剧性的变化:

首先是敬畏称赞。他们“称赞他,并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4:22上),他们“定睛”在耶稣的身上,被“恩言”所感,心中洋溢着喜乐,脸上放光。

然后是将信将疑。惊讶的同时,尚心存疑虑。主耶稣一语道破这些人的内心:“这不是约瑟的儿子吗?”(4:22 下),囿(y騯:局限,被限制)于家多人的成见和嫉妒,他们不明白“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1:3--4)的道理,反而轻看耶稣,任由恩典擦肩而过。

末了是激烈反对。耶稣举出历史上的两个例子,作为应当引起反省的前车之鉴。当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的事工,被以色列人拒绝时,西顿的一个寡妇和叙利亚的将军乃缦,却成为蒙恩的人。听众听出了这个例子中的警世的意味,但他们不爱听逆耳的忠言。

人性的弱点使然。当他们听到“神悦纳人的禧年”的好消息,他们欢呼雀跃。当他们听到为罪悔改的信息,就拒绝、排斥。事实上,在《路加福音》中,福与祸始终是令人触目惊心地放在一起,如“四福与四祸”的并列。这就是先知的声音,既带来好消息,也带来为罪悔改的信息。

“应验”,从加利利的会堂那个不同寻常的安息日开始,“应验”的明证一直在持续,直到今天的教会,今天在你我的生命中正在成就的事。正如路加在福音书的开头所写:“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1:1--2)

3、赶鬼和医治(4:31--41)

圣灵和大能的明证,还体现在耶稣的赶鬼和医治的事工中。在安息日,他来到迦百农用权柄能力解救了一个被鬼附的人;用大能的言语斥责热病,治好了彼得的岳母。无论是附在人身上的鬼魔,还是疾病,耶稣都毫不留情地“斥责”它们,按手在病人身上,“医好他们”。

二、呼召最初的门徒(5:1-39)

1、呼召彼得、约翰和雅各(5:1--11)

背景是在清晨的湖边。我们仿佛感受到清晨的微风,带着淡淡咸味的空气,这是革尼撒勒湖一个普通的早晨,却因耶稣的到来而打破了平日的宁静。耶稣的教导地点,从会堂转向不同的生活场景,此时,湖边湾着的渔船成了他的讲坛。

在彼得的船上,耶稣看似讲完了,但实质上才刚刚开始。耶稣对彼得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5:4),彼得一时不明白,这是对他呼召的方式。因着对老师的尊重,他只好顺从了命令,凭借他打鱼的经验,他认为不可能有什么收获。但事实却击碎了他的经验,打开了他灵魂的眼睛。“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5:8)彼得看见了什么?他看见了渔网中的神迹,转而灵性的眼睛打开了,发现了自己的罪,自觉不配被主呼召。从“夫子”到“主”的称呼的改变,彼得和雅各、约翰撇下渔网,成为了主的门徒。他们得到的应许是:“从今以后你们要得人了。”

这段经文给找们什么样的启发呢?

一是进入深处。听了主的教导之后,更大的挑战、更深的功课是行动,是个人对主的话语信心的回应。主呼召教会进入深处,不要害怕,要勇敢地进入世界的水深之处。成熟的信心,是在大风大浪中建立起来的。

二是被得认罪。固有的观念常常让人裹足不前,依靠自以为是的经验,只能产生小信和怀疑,圣洁的临在让人战栗害怕,自觉不配做福音的器皿。这是彼得的可贵之处。他知道在主圣洁的面光之中不能站立,看见自己的罪,这是接受呼召、成为门徒的第一步。

三是得人。呼召门徒的目的,不在于让他们高高在上地教训人,不在于让他们得到众人所瞩目的高位、待遇,不在于审判、定罪,呼召门徒的目的,只有两个字:“得人”。整卷《路加福音》写满了“得人”这两个字。做门徒的呼召,就是不能让人沉沦,不能塞住怜悯的心,应当关怀人,“在其他人不能发现他的地方,如肮脏、野蛮和受蔑视的地方发现他,为他做些事,帮助他,直到他重新成为人。”(史怀哲)

2、洁净与医治(5:12--26)

首先是洁净麻风病人。按照摩西律法,身患麻风病的人要被祭司宣布为不洁净(利13:49)。在他未得痊愈之前,人们都远离他,生怕被罪玷污,也跟着成为不洁之人。这样的人生活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之中,长期忍受着孤独和被歧视,他们这个群体,已经被贴上一个令人羞耻的标签:“麻风病人”。

耶稣“伸手摸他”,打破了犹太人的洁净条例,因着耶稣的触摸,以及麻风病人的信心,这位麻风病人得到医治。“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5:13),代表着彻底的痊愈。他可以回归他的族群,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洁净的人被接纳。这时,耶稣要他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这对于他恢复正常的社会关系,是重要的一步。给祭司察看和献上感恩的祭物,都是律法的要求(利14:2以下)。这也表明耶稣对律法的态度:“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目的是为了让那些被掳的人,被疾病、偏见压制、掳掠的人得到自由和释放,让他们重新成为人。

行此神迹之时,耶稣并未大张旗鼓地广而告之。相反,他的态度是隐藏的荣耀和安静中的祷告。他不让麻风病人告诉别人是谁医治了他,他自己“却退到旷野去祷告”(5:16)。

有一年春节的金句日历,上面的经文就是这两节(5:15--16)。当人声鼎沸、喧嚣热闹之时,人更加需要像主那样,退到安静之地祷告,在平稳安静中得力。

“得人”,也体现在耶稣对瘫了的医治上。这在前三福音中都有记载,只是《路加福音》的记载更加详细。有背景的介绍,点名在场的有来自加利利、犹太和耶路撒冷的法利赛人和教法师,出于嫉妒,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找茬、设陷阱的机会。但是,“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路加福音》中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瘫子从屋顶上被放下去时,是从“瓦间”(19节)下去的,显然,这是一件在瓦房发生的事。瘫子的朋友们为了使他得医治,不惜上房揭瓦。这个饶有趣味的细节,表明了路加在“详细考察”时注重细节的真实。

在这个瘫子的医治过程中,赦罪和医治是同时进行的。疾病离开了,身体恢复了健康,但是灵性健康的恢复就需要赦罪。赦罪得自由,身体得痊愈,这两方面代表全人的医治,构成一个人“起来行走”的前提。“得人”的目的,是让人重新站立起来,不只是身体的站立,更重要的,是灵魂的苏醒和站立,有的人无法真正地有尊严地站立起来,不是身体的原因,恰恰是心灵的创伤没有愈合。主的赦罪,带来的是饶恕,是彻底的痊愈。

3、马太:从税吏到使徒(5:27—32)

关于马太的蒙召,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当时“坐在税关上”,这是前三福音致的记载,点明了马太的工作地点。只有路加讲述了他的身份“一个税史”(5:27),在路加眼中,一个税吏能够成为使徒,是需要特别加以强调的。在当时,税吏的职业因着贪婪和强取豪夺而被视为一个有罪的职业,他们是一群不洁的人。一个家里若是有税吏进来,椅子被税吏坐过,都会成为不洁。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税吏和罪人基本上就可以画等号。

路加特别记载了一个细节,马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5:29),他的税吏朋友也一同来庆祝。在路加的笔下,“筵席”成为被接纳进入团契的标记。“马太的蒙召,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个体事件,也代表了像税吏这样一个被人所不齿的罪人群体。

当人在没有盼望的时候,眼睛只盯着钱财,为此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不择手段、漠视公义。这样的人,岂止是税吏的行业?耶稣呼召马太,把他从罪的权势中夺回,用的不是定罪的方式,那样只会使马太们渐行渐远;耶稣得人的方式,是医治,是陪伴,是一同坐席,用温柔、激励和爱,呼召马太走出过去那种没有指望的状态,成为主的门徒。

杨腓力在评价《奇异恩典》这部传记时说:“恩典常常环绕在羞耻恶行周围……救赎之恩可以将那无法抹除的过去加以利用改造,提供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当马太和他的朋友们与主耶稣同席而坐的时候,不就是一幕令人难以置信的“奇异恩典”吗?一位牧者说过,马太走下税关,没有忘记带上他的那支笔。这支笔,现在用来书写恩典的见证。

4、新与旧禁食的问题(5:33--39)

禁食和祷告是犹太人生活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内容,施洗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的门徒也注重这两个方面。从法利赛人的祷告中可以知道,法利赛人每周禁食两次(参路18:9--14)。在旧约中,禁食的目的,或是出于赎罪、忏悔的原因,如《利未记》中的赎罪中,需要“刻苦己心”(利16:29--31);或是出于重大的事件发生之时。如摩西与耶和华神立约:“摩西在耶和华那里四十昼夜,也不吃饭,也不喝水。”(出34:28)

耶稣曾经在旷野禁食,并拒绝了魔鬼挑战他将石头变成面包。在《马太福音》中,耶稣教导门徒在禁食、祷告和奉献时,不能做表面文章、假冒伪善。敬虔的行为,不是显摆给人看的,而是你与神的关系的真实流露。“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18)

对于法利赛人的批评,耶稣没有正面回答。他用了“新郎”和“陪伴之人”来比喻,门徒与主同在的喜乐,是法利赛人无法理解的。他们依然在用旧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难以理解耶稣带来的新的变化,只能是盲目地以嫉妒之心来排斥和拦阻。

耶稣用了三个比喻,来解释新旧的关系:新布不能补在旧衣服上、新酒不能装在旧皮袋里、未必陈酒才是佳酿(参5:36 39)。

在《路加福音》中,主耶稣和法利赛人有五次辩论。第一次(参5:17—26)与基督论有关,聚焦于人子是否有赦罪的权柄;第二次(参5:27 39)和教会论相关,涉及基督徒的生活实践。从本质上来说,都与失去弹性的旧皮袋无法装新酒有关。

人总是喜欢安于现状,害怕冒险。守着以往的经验,只能是原地踏步。不敢冒险,本身也是一种风险。在革尼撒勒湖边,彼得若是坚持他的一成不变的经验,不愿意进入水深之处,又哪来意想不到的神迹呢?又如何成为得人的渔夫呢?

三个新旧的比喻,让我们看见,耶稣带来的是新的创造,他呼召门徒参与到新的创造之中,让被捆绑的得释放、瞎眼的能看见、软弱的变坚强、贫穷的得饱足。

思考题

1、圣灵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15--16)?以你最近所经历的事情,分享圣灵的作为。

2、耶稣宣告“被掳的得释放”(4:18),你认为今日哪些事情曾经或正在捆绑我们,让我们被奴役、被压制,失去了应有的喜乐?

3、主耶稣呼召门徒进入水深之处(5;1--11),目的为何?你所理解的“水深之处”是什么?

4、瘫子的朋友,为了让他接近耶稣、得到医治,用了不同寻常的方法,体现出群体的信心(5:18—20)。你是否愿意像瘫子的朋友那样,发挥团契的力量,为身边的人代祷并愿意助一臂之力?

5、为什么耶稣不愿意他的医治神迹被传开(5:14)?莫特曼认为,“耶稣的医治并非是在一个自然的世界中发生的超自然的神迹,乃是唯一真正的事发生在一个不自然、妖魔化和受伤的世界里”,你觉得对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本网站授权,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初信引导

初代使徒是如何为主受苦殉道的?

2016-3-10 3:28:00

初信引导

在审判的路上等候你

2016-3-10 19:56:00

免责声明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文章若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本站将及时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