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儿柔柔读高中时,常和我讨论未来的人生方向。有一天,当时13岁的小女儿加加突然说:“我知道长大要做什么工作了!”我停下手边事情,好奇地问:“做什么呢?”加加以坚定的语气说:“我以后要到‘蒲公英’上班!”
我笑着问:“为什么?是因为爸爸妈妈在这里工作吗?”
加加摇摇头说:“才不是呢!是因为我很喜欢看《蒲公英》的故事,而且我知道这本月刊让很多人获得盼望,很有意义!而我最想做有意义的事!”
我确实一直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很有意义,如今孩子也能有同样想法,让我颇感欣慰:回过头来,我也再次思考,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究竟继承了父母什么理念?而当我们逐渐老去,又能留下什么给孩子?
难得的寻根之旅
柔柔读小学二年级那年,有一天先生突然告诉女儿们说:“我要带你们来趟寻根之旅!”
两个小萝卜头还搞不太清楚状况,就跟着爸爸回到家乡。爸爸带着她们一站一站回到自己童年成长的城镇,从就读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念大学、刚开始创业的地点……跋涉不同乡镇,跨越许多城市,女儿们就这样空地走过一趟父亲人生的足迹。虽然当时还小的孩子,对爸爸所说的经历、故事,大部分都是有听没有懂,但对爸爸的用心,却留下了深刻印象。
长大后,先生仍会带她们到许多有着历史意义的景点游历,希望让她们借由对过去的认识,增加思考的深度与生命的厚度。传承,许多时候就是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分享与陪伴中。
传承需要智慧
先生曾对我说,他觉得自己受父亲踏实苦干的精神传承影响甚大。我的公公出身军旅,做事一丝不苟,如今每当看见先生书房中齐整的书架,或一尘不染的桌面,我都不禁发出会心微笑,因为知道那正是来自他从小养成的习惯。
当时我问:“那么,你觉得你又传承了什么给孩子呢?”先生笑着说:“除了父亲的优良传统,另外当然就是宝贵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