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简朴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圣方济各(St Francis of Assis;1181--1226),生于意大利纺织商人彼得巴拿登(Bernadone)的富裕家庭。因着他的社会阶层,方济各获得较好的教育。少年时代的他,活力充沛,放纵不羁,慷慨豪奢,是个受欢迎的人物,并预备承继他父亲的纺织工作。二十岁后,他突然放弃以往的放纵生活,时常自省其身。他于主后1205年往罗马朝圣,途中碰到一名乞丐,彼此交换衣服,并且行乞了一天。

有一次,方济各来到波狄翁基拿教堂敬拜,开始领受到基督差遣门徒的首个任命(参太10:7—19),视之为神对他的差遣。而这差遣的其中一项重点是“贫穷”。有别于当时及前期修道主义所要求的“个人”贫穷,方济各却追求“个人”和“群体”的贫穷。所以,方济会(Franciscan Order)后来成立,并开始拥有一些房屋时,方济各坚持那些房屋绝不应被据为己有:“弟兄们不当看任何获得的东西,为他们的私有物:马匹不可,地方不可,任何东西也不可。反之,作为朝圣者和世上的客旅(stranger),应当处贫穷、存谦卑侍奉神,凭信心出去乞求施舍。”最具体的贫穷表征,是实践“行乞”。一些较后期的资料指出,方济各认为“行乞”是一种谦卑的姿态。在一般情况下,托钵(bo)修士其实必须工作,以赚取生活费用。只当他们找不到工作或得不到工资时,才去行乞,“如其他贫穷的人一般”。他们也不准从事有权管辖别人之工作。所以,对方济会来说,守贫的精神是系于一个人有多愿意为别人而放下自己的意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本网站授权,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初信引导

从“浪子的比喻”看建立界线

2016-1-23 16:57:00

初信引导

怎样的孩子最幸福?

2016-1-24 5:53:00

免责声明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文章若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本站将及时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