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回家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明明是好意关心,却变成咄咄逼人的质问……

读高中的小女儿加加放学回家,就一脸气呼呼的样子,原来是那天上体育课,老师要大家分组双打羽毛球,没想到与她同组的同学竟对她说:“你会害我输球,所以站着不要动就好了!”

后来一颗球飞到加加面前,她也就站在那儿不动,让那个同学气得跳脚,质问她:“球就在你前面,为什么不挥拍?”

加加道:“是你要我站着不动的啊!”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加加说:“上课本来就是要练习,又不是比赛。而且他完全不和我沟通,就自己决定事情的做法,照着他说的去做,他又不高兴!”

我安慰她道:“是啊,有些人就是不太习惯去沟通,以为自己表达了,对方听到了,就叫做‘沟通’。但你也可以表达想要多练习的想法,试着和对方讨论,真正的沟通就像传球,需要有来有往,才能达到共识啊!”

听与说学问大

在亲子关系中,沟通也是门艺术,当父母常得扮演“不断说话”的角色,每天看到孩子便忙着开口:“功课做完没?”“动作快点!”“考得怎么样?”……让许多孩子常觉得唠叨。

但有位老师曾反问孩子:“如果有一天你回到家,妈妈竟然一句话也没说,还在房间默默流泪,那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孩子们愣了一下,接着回答:“我会觉得心都碎了。”“我希望听到妈妈再对我唠叨……”其实,几乎每个孩子都知道父母爱自己,但能在父母的言语中感受到“爱”的机会,却又有多少呢?

这让我想到之前的新闻报道,有场考试中出现一道“加分题”,只要学生打电话向父母说声“我爱您”。

学生们都觉得新奇,也纷纷照着去做,没想到说出“我爱您”后,却收到父母们“特别”的反应:“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你做错了什么事吗?”“你今天不太正常!在学校还好吗?”

当然,也有些父母实时回应“我也爱你啊”!让人感到温暖。可以了解平日都是如此表达,才会有正向的回应。

以智慧化冲突

沟通不良,容易产生“最遥远的距离”;若能有一份智慧,则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甚至融解冰冷关系。

有个故事说到一个很有智慧的婆婆,某天探望住在远地的儿子和媳妇,她发现媳妇脸色不对,关心询问之下,年轻的媳妇忍不住对着婆婆大吐苦水,不断抱怨丈夫的缺点。

这位婆婆认真听完媳妇抱怨后,却微笑着说:“可是有一件事,他却做对了啊!”

“什么事?”

“就是娶了你啊!”媳妇听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出来,不仅情绪上的不满化解了,还多了些轻松和笑容!

多用心少压力

去年网络调查统计,在与家人吃团圆饭时“最让人怨的十句问话”,包括“交男(女)朋友了没?”“怎么还不结婚?”“工作怎样了?”“怎么还不生小孩?”“去年赚多少钱呀?”明明是好意关心,却变成咄咄逼人的质问,让人不得不敷衍了事或干脆逃避,难得的相聚,还因此可能不欢而散,岂不是件很可惜的事情?

若能在“说”的时候,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而“听”的时候,也不妨多些包容,或许彼此都会少了许多紧张和压力。

与家人相处,更需多用心,也愿当每次踏进家门的时候,我们的“心”,也能跟着回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本网站授权,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初信引导

“无言的结局”

2016-2-20 11:48:00

初信引导

“喜爱”与“思想”

2016-2-20 20:16:00

免责声明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文章若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本站将及时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