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人喜欢与他人发生冲突,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冲突会破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冲突却是无可避免极其常见的。当冲突发生时你的反应是怎样呢?是像鸵鸟一样逃避?还是怒火中烧和对方争得面红耳赤?抑或冷静面对,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其实,冲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和解决,如果能积极化解冲突,那么冲突不仅不会破坏我们和他人的关系,还能帮我们赢得友谊和朋友。
大卫钒赂袼共裨谒摹栋锼党鲜祷啊芬皇橹懈嫠呶颐牵喊⒉灰馕蹲乓乇苊埽绻颐强梢杂冒乃党鲜祷埃憧梢约裙刈⒈舜说墓叵狄补匦拇嬖诘奈侍猓谡饬椒矫姹3制胶猓晃环揭曰蝗×硪环健T诒臼橹形颐腔箍梢匝У剑喝绾谓⑿湃巍⒈舜私幽桑绾斡Χ员鹑说闹冈鸷推谷幻娑宰约旱呐徒孤牵绾位鼗獬逋挥肴撕湍老啻Α?br />
如何建立信任
在本书第五章“给予信任”一章中,作者让我们看到信任的重要和如何建立对他人的信任。信任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有了信任人们才敢于承担风险去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没有信任做基础,坦诚和直言就毫无用处。作者指出信任包括了四个方面:第一步,我们相信对方值得信任;第二步,因此我们愿意冒险信任他;第三步,信心的行为证实冒险的正确性;第四步,因此我们愿意更多的冒险去信任他人。当我们冒险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带着温柔和尊敬听对方诉说时,互相信任的氛围就产生了。这是一个像双人舞一样的双向的过程,其中步骤包括了:敞开和自我披露(冒险),共同分担承诺和目标(信心)。作者在本章中以家庭为例,对如何建立对他人的信任进行了生动、详细的阐明。
面对自己的怒气
如何面对自己的怒气则是本书另一处精彩的章节。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怒气是一种伴随要求的情绪。怒气可能表明我在要求你听我说话,要求你认识到我的价值,要求你看到我的宝贵和可爱之处,又或者要求你尊敬我,不再试图控制我的生活。因此当我们看到或预测到对方要拒绝自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发怒来表达自己这些自我珍视的要求。
当我们的要求和期望落空时,就会产生怒气,那么是否就任由怒气发作呢?爆炸性的怒气对改变人际关系毫无裨益,相反它会消耗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精力并且助长负面情绪,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惹怒对方,爆炸性的怒气也许让人当时感觉痛快,情绪暂时得到释放,但对改善人际关系几乎没什么用处。当然,作者也不建议我们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怒气。上帝希望我们成为整全的人,否认、压抑负面情绪的同时也会摧毁和扼杀正面的情绪,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合理、合宜表达自己的怒气,用清楚的语句表达怒气和要求,这样才能够破除各种情绪障碍,避免沟通混乱。
第三章中作者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而不引起对方防御的方法:用“我向的信息”代替“你向的信息”。“我向的信息”是诚实、清楚而坦白的,它承认我的怒气(情绪)、我的责任和我的要求,它不会指着别人。而“你向的信息”则常常对对方攻击、批评和贬低。比如:当你发现对方和你之间产生了隔阂时,“我向的信息”的反应是:我不喜欢我们之间的隔阂;“你向的信息”是:你在我们之间制作了隔阂。当你发现对方总是对你的决定和生活指手画脚时,“我向的信息”的反应是:我希望自己有说“是”或“不是”的自由;“你向的信息”是:你在试图左右我的生活。
作者在本章中以《马可福音》3:1—6为例,让我们看到主耶稣在同一个事件中如何表达他的正面和负面的情绪。他毫不含糊地面对自己和法利赛人的冲突,清楚地对抗和拒绝他们在安息日不可医治的要求,同时主耶稣表现出他的怜悯、慈爱,他对那个枯干了一只手的病人说:“伸出手来!”病人把手一伸,就复了原。主耶稣既能表露自己的负面情绪(坦诚怒气),又能表露正面情绪(肯定的爱),这两种情绪每个人都要,都很重要,都需要被接受。
随着我们成长经历的丰富,更多认识和经历上帝的爱,掌握多种行为模式,我们就可以自由选择那些最适合环境的反应——发怒或是屈服,强硬或是温柔,清楚的对抗或是满怀爱意的支持。
就像本章结束中的小诗所说:
理所当然,我有别于你
有别不等于拒绝
有时候,我会与你发生分歧
分歧不等于攻击
必要时,我会和你争论
争论是在补足
当我争论的时候,我会首先和你沟通
事关紧要时,我会邀请你改变
改变是成长
我们可以在冲突中成长
当对抗是健康的
我们一起探索我们的分歧,并互相补足
如果我们凡事一致,那么有一方就是多余的。
化解冲突,与人和睦
用爱心说诚实话是化解冲突的关键,如何说诚实话则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说诚实话要以用爱心为前提,直言之前必须先有关爱。批评之前必须先让对方感到被支持。评价之前必须先有同理心。冒险提建议之前必须先打下信任的基础。在充分肯定对方的基础上坚持己见。互相理解能为表达分歧意见开路。爱的意识让双方自由地平等相处。
借着关爱、支持、同理心、信任、肯定、理解和爱来与别人建立坚固的关系,这能为批评、评价、劝告、坚持己见等行为打下基础,以权力来领导是对爱的践踏;以爱来领导则让权利变得富有人情味。没有爱的权利,显得残酷无情;而没有权利的爱则毫无裨益。植根于爱并被爱指引的权利既能坚固给予者,又能坚固接收者。爱的权利是真正人际交往的核心。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说诚实话需要有的八种技巧,如:直言时要对事不对人。不要评论对方这个人,只要评论有问题的行为,因为当你批评对方这个人时会刺激对方,让对方感到被拒绝感,而当你评论对方的行为时,就是肯定对方有改变的自由和可能。还有,说诚实话时,要说的是你看到听到的事实,而不要添加自己的想象或推断。如“我说话时,你没有在看我,也不回答我的问题,我希望你可以看着我,回答我的问题”而不是“我说话时你都不看我一眼也不回答一句,显然完全没把我放在眼里”。还有,说诚实话时,要把你的反应聚焦在“什么”和“怎样”上,而不是“为什么”上。过多使用“为什么”会让对方感到你坐在审判席上,来评判对方的价值观、动机和意图。
作者同时还强调了说诚实话需要的五种方式,如:要带着关爱说,要温柔地说,要有建设性地说,要充满敬意地说,同时也要清楚地说。
比如,多年来你一直甘心乐意地支持某一慈善组织,但这个组织总是过分占用你的时间,对此你一直无法拒绝。现在,主席又来联系你,邀请你来领导年度募捐工作。这是你最不喜欢的项目之一。你表示拒绝,他却更加努力来说服你。你很想说:“我去年投入了那么多时间,你怎么还让我来做这件事呢?别再逼我了,难道你就不能体谅我一些吗?这么多的工作和义务让我受不了,不要再把我算进去了,让有时间的人去做吧。”如果能花一点时间想一想,试着用另外的方式来表达:“我很关心你们的组织,这一点从我去年的参与可以看出来。今年我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我没空参加了”(带关爱的说法);“你选择我来承担这项任务,我很感激。但是,今年我已经把这个时间做了别的安排”(温柔的说法);“今年我没有空,希望在你的名单上有热心帮助你的其他人”(有建设性的说法);“看来今年你们非常需要志愿者,但这次我就不帮忙了,希望你能找到其他人来帮助你”(充满敬意的说法);“尽管你这么努力来说服我,我想我还是得对你说‘不’。我理解你十分需要找到志愿者,但是,今年我不能去了。”(清楚的说法。所说的是事实、感受和结论而不是对事实的解释,不要用解释代替事实。)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因为作者大卫钒赂袼共袷亲裳ǖ嫉淖遥凇栋锼党鲜祷啊芬皇橹校唤鍪抢砺凵辖猜酆椭傅迹匾氖羌负踉诿恳徽碌暮竺妫继峁┪颐枪赜诒菊陆ㄒ榈那惺悼尚械牧废昂托〔馐裕〔馐园镏颐翘岣咦晕胰现废靶颐歉玫卣莆兆髡咛峁┑募记珊头椒ā?br />
比如在第一章“爱,并不意味着回避矛盾”一章中,作者介绍了在对待冲突常有的五种反应模式:
(1)我要战胜他(作者称之为“我的方式”——非赢即输型);
(2)我要退出来(作者称之为“不采取任何方式”——回避型);
(3)我还是让步算了(作者称之为“你的方式”——让步型);
(4)我稍作妥协(作者称之为“我们的方式”——各退一步型);
最后一种也是作者认为在解决冲突时最有效的方法:我非常关爱他,愿意与他坦诚相见(作者称之为“关爱坦诚”型)。
作者不但详细分析了这五种反应方式的利弊,并且通过课后的问题测试及冲突行为调查表让我们清楚我们每一个人面对冲突时,常用的反应模式是什么?如何改变我们的反应模式,以便可以更加有效地化解冲突……作者还提供了如何可以关爱坦诚的训练,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个技能。
《爱里说诚实话》帮助我们用爱心建立美好关系,以坦诚架设沟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