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于复活后继续留在地上有四十天之久,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众门徒多次显现。
《约翰福音》20章就记载了其中的几次显现:向抹大拉的马利亚、众门徒以及多马显现。我们若稍留意耶稣向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多马显现的情景,就会发现当中有一处明显的不同。耶稣对马利亚说“不要摸我”(参约20:17);而对多马则说“摸我的手”(参约20:27)。同样是复活后的显现,为什么耶稣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要求?
相对而言,我们较能理解耶稣为什么会对多马提出“摸我的手”的要求。多马生性好疑,面对众门徒活生生的见证,多马依然坚称:“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参约20:25)所以,复活的基督就针对性地让多马用手探究基督复活的真实性,给他上了一堂“不要疑惑,总要信”的深刻属灵功课。多马在最后惊喜地呼喊“我的主,我的神”也是情理中的事了。
复活的主对马利亚命令道:“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20:17)字里行间传达的意思确实令人较难理解。耶稣禁止马利亚摸自己,似乎只是因为自己尚未升天见父;反过来理解好像是说耶稣升天过后,就可以摸他了。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耶稣在另一场合允许多马摸自己,甚至允准一些妇女抱住自己的脚敬拜呢(参太28:9)?
首先,从圣经字义上看,两处的“摸”字在原文上并不一样。耶稣对马利亚说的“不要摸我”的“摸”字,除了常规意义上的触摸之外,还有“黏附、依附、缠绕”之意,或是“纠缠不放”、“紧抓不放”。从上下文分析,当时的情形完全可能是当马利亚呼叫“拉波尼”的时候,就已经脸伏于地,紧抱耶稣的脚,不容他离去。从马利亚冲破朦胧的夜色见主的热切,到寻不见主身体后的极度哀伤,再到忽见复活之主时的欣喜若狂,我们有理由相信马利亚的“摸”,不会是那种轻揉慢抚式的触摸,更是那种近乎纠缠的紧紧抓住,也是一种爱的不放手。其实,耶稣对马利亚要求的是“不要纠缠我”、“不要拉住我”。
所以,有些中文圣经译本就直接翻译成“别缠着我了”(吕振中译本)、“别拉住我不放“(思高本),这样会让读者更易于理解。
其次,耶稣说“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并不是说只有当耶稣升天见父后才能让别人摸他,而是说他现在还没有到马上升天的时候,将来会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与门徒在一起--尚有四十天留在世上,满有机会可以相聚,无需现在紧拉不放,耽误时光。眼前还有更为紧要的事情要去做,就是告知其他门徒复活的喜讯。
“与主同在”固然美好,但“为主做工”也是紧要。我们不能只乐享与主同在的甜蜜,却拒绝为主做工的使命。基督徒的生命本是动静结合、张弛并进的操练。对于那些只静不动的肢体,耶稣给马利亚的吩咐无疑是最好的提醒:“你不要拉住我……你往我的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参约20:17,现代中文译本)
《天风》2015年10期51页读经阁。作者:浙江省宁波市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