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书》1章,使徒保罗开门见山地夸赞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徒:“我们为你们众人常常感谢上帝,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1:2--3)
保罗“不住地记念”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徒,不只是因为他们竭力追求他所教导的“信心”、“爱心”和“盼望”,更是因为他们分别以“工作”(“工夫”的另一种翻译)、“劳苦”和“忍耐”,将“信心”、“爱心”和“盼望”具体地表达了出来。有真“信心”者,必定努力“工作”;有真“爱心”者,必定甘受“劳苦”;有真“盼望”者,必定恒久“忍耐”。
本文略谈“爱心”与“劳苦”的关系。
在保罗看来,“爱心”是基督徒最为重要的属灵品格,这是保罗书信一以贯之的教导,他在《哥林多前书》中如此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13)
为了使读者对“爱心”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领悟,保罗在同一章中写道:“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
保罗笔下的“爱心”,是指一种来自上帝的带有能力的“圣爱”(agape),莫里斯(Leon Morris)指出:“当这爱临到我们,我们就面临一个不容轻忽的挑战。一旦我们明白上帝是这样一位上帝,明白爱就是他的本质的一部分,且是以各各他的爱来爱我们时,我们不得不作个抉择:到底要顺服上帝的爱而更新变化,按上帝的形像成为新造的人,以上帝的尺度来看待众人,还是要嗤之以鼻?若选择后者,我们就是罪无可逭(表示罪行之大,无可逃避。逭 hu鄋:逃避)。是我们把自己闭锁在无可爱之中。那些顺服的人则被上帝爱的力量改变,因而乐于献上自己,服侍别人。保罗之所以感谢上帝,即因帖撒罗尼迦信徒已做到这一点。”
保罗所说的“爱心”与“信心”和“盼望”一样,都属于内在的品格,是肉眼所不能见的,但这些品格又均可以具体的行动将之实行出来。对于“爱心”而言,基督徒若不能以“劳苦”实践,就不能说自己拥有这种属灵品格。
保罗笔下的“劳苦”,原文中有“劳碌”、“困难”、“烦恼”等含义。因此,保罗以“劳苦”为“爱心”的具体体现,是要向读者讲明一个道理:拥有“爱心”的上帝子民,必须甘愿忍受“劳碌”,甘愿迎接“困难”,甘愿面对“烦恼”。
华约翰(John F. Walvoord)指出:“爱不只是情感上的东西,爱是爱主的信徒心中的推动力,因为他爱主,他便愿意劳苦工作,虽然有困难,他仍然愿意工作,他愿意肩负重担。”
保罗曾多次介绍他因“爱心”而承受的“劳苦”:
“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上帝的恩与我同在。”(林前15:10)
“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西1:28-29)
“弟兄们,你们记念我们的辛苦劳碌,昼夜作工,传上帝的福音给你们,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帖前2:9)
为了表达对上帝及肢体的“爱心”,保罗无怨无悔地承受“劳苦”,甚至不惜将生命置之度外。因“爱心”而“劳苦”,再苦也是甜的!
贝纳放β˙ernard Newman)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在保加利亚的农村家庭探访时,发现主人的女儿一直在埋头编织一件衣服。临别时,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不停地编织衣服,不觉得累吗?”姑娘看了一眼他,笑着回答:“怎么会呢?你看,这是我结婚的礼服!”
“爱心”一定伴有“劳苦”,“劳苦”却未必出于“爱心”。事实上,坚持“劳苦”要比坚持“爱心”容易得多,所以我们很容易在没完没了的“劳苦”中不知不觉地失去“爱心”,致使我们的“劳苦”成为毫无价值的忙碌。
以弗所教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复活的主曾如此评价那里的信徒:“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启2:2-5)
这段话包含了三层意思:
(1)表扬--“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为了上帝,他们坚持真理、勇挑重担,与“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假师傅长期不懈地斗争。
(2)批评--“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格兰钒滤拱睿℅rant R. Osborne)指出:“他们已经失去自己基督徒生命中真实的热情与奋兴,只求固守冰冷的道统,徒具其表而无属灵的深度。”耶稣的这一批评告诉我们,没有“爱心”的“劳苦”,是没有价值的。
(3)劝勉--“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耶稣批评没有“爱心”的“劳苦”,不是要求他们放弃“劳苦”,而是要求他们找回“爱心”。
从耶稣的这封书信可知,他所喜悦的“劳苦”必须以“爱心”为基础,不然就毫无意义。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基督的教会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是因为一批批被“基督的爱”所“激励”(参林后5:14-15)的上帝子民甘愿为“爱心”而承受“劳苦”,他们的“爱心”体现在行为上,而不是体现在言语上。然而,这种“劳苦”也很容易成为牧者的试探。
我想起了《天风》上一篇署名计文的题为《爱防涂唷返奈恼拢骸敖袒峁ぷ魇奔渚昧耍颐且彩背0咽袅榈氖スた醋髌匠#颐堑睦妥鹘鍪且恢止咝曰蛉挝穸眩淙徊皇俏撩鲇赡苁庸ぷ魑约旱囊恢职茫蛘甙阉弊髯约旱囊环菔乱怠?凸酃б残聿灰欢ê茉悖髯羁粗厝说陌谒墓ぷ鳌C挥邪墓ぷ鞑荒苈闼男摹V挥写影⒌睦涂嗖庞姓嬲籼斓募壑怠!?br />
献身教会事工已有20个年头,我不敢说,每时每刻都在为上帝“劳苦”,但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件事。然而,自己无比清楚,这样的“劳苦”很容易成为一种机械式的劳作,与奉献之初那种满有“爱心”的豪情相比,自己都会叹息不已。因此,我常以耶稣对以弗所教会的劝勉勉励自己:“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
《天风》2015年9期50--51页自牧园。作者:陕西省基督教协会总干事李世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