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其执行范围之广、控烟力度之强,堪称“史上最严禁烟令”。用北京百姓的话讲,凡事“带顶带盖”的公共场所都不允许吸烟,这也使得“禁烟”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焦点。
说起吸烟,教会算得上一块净土。无论是教会堂点、基督教两会机构,还是信徒家庭,基本都能做到清洁无烟。但谈及“基督徒能不能吸烟”,教会中却总有争议的声音:有人认为圣经从未谈及烟草,更没有禁止吸烟的律法规定,所以“法无禁止即可”为”。
的确,烟草未曾出现在圣经当中,那是因为直到15世纪末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烟草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使用。但这并不能使吸烟成为法外之事,成为我们可以随意为之的借口。借鉴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关于基督徒日常生活行为的论述,针对“戒烟”我跟大家谈三个“凡事”:
一、“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
烟草的危害众所周知,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因直接吸烟和二手烟而死亡的人数超过600万,这意味着每6秒钟便有1人死于吸烟。科学实验已经充分证明,烟草对身体健康毫无益处。弥漫的焦油、尼古丁、二氧化碳烟雾,即戕害吸烟者自己的心肺,同时也威胁着周遭人群的健康。
尽管圣经中没有明文禁止、国家法规也只是控制吸烟的范围,然而这种毫无益处、害人害己的不良嗜好于情于理都应当从教会范围内、从我们的生活中去除。因为,圣经告诉我们“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应当保养顾惜。
二、“凡事都可行,但总不受它的辖制”
与吃饭、喝水不同,吸烟并非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正常生理行为。人体神经系统会对烟草中的尼古丁产生依赖性,进而形成“烟瘾”。既然是瘾,就是病,身心受其辖制,自我意志难以克服。于是我们在媒体上便经常能看到老烟民耐不住烟瘾而在高铁、飞机上吸烟,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的报道。
基督犍都是蒙恩得救的人,藉着耶稣基督的牺牲而得释放,既然脱离罪和死的律,又怎能还停留在“烟瘾”的辖制之下呢?圣经要求我们,“行事为人当与蒙召的恩相称”、“结出果子与悔改的心相称”,切莫让小小“烟瘾”成为我们属灵生命的蚁穴破口。
三、“凡事都可行,但都不造就人”
圣洁的生命自然有圣洁的见证,基督徒如光似盐的善行美德恰能见证基督,造就众人。这里让我们看个故事--冯玉祥将军“为戒烟吃烟头”:
被称为“基督将军”的冯玉祥一生戎马,甚爱吸烟,但为了训练出一支有素养的军队,便在军令中专设了“禁烟令”,规定“今后谁再吸烟,就叫他把烟头吃了”!
此令既出,军营面貌为之一新。但仍有人耐不住烟瘾,偷偷吸食,正好被冯将军撞见。训斥一顿之后,冯将军令其当众吃烟头。当事者表示不服,并埋怨道:“我看你那天接待客人时,自己还吸了几口烟呢!”
闻听此言,冯将军才想起几天前自己确曾在会客时抽了烟。于是,他把军帽一摔:“我冯玉祥上粱不正下粱歪,自己违反军令吸了烟,该罚!”说着便从那名士兵手中抢过烟头,直接塞进嘴里咽了下去。自此,他所率领的西北军中再也看不到一个吸烟的士兵了。
翻看近现代历史,像冯玉样将军这样戒烟明志、以身作则的,还有创建了南开大学的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身为基督徒,他们既能够在吸烟这类小事上节制自己,也就因此成为了那些跟随他们之人效法的榜样。
保罗曾说:“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林前9:25)
有志成为基督精兵的我们,也当在身边小事上多加思考、多青节制,才能为主做荣耀的见证,在福音的侍奉上得胜有余。
《天风》2015年8期42--43页守望角。作者:老叨。